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外源硒强化对稻米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田旭宏 1 ; 邱天赐 1 ; 郑兴飞 2 ; 徐德泽 2 ; 丛欣 3 ; 吴慕慈 1 ; 程水源 1 ; 熊银 1 ;

作者机构: 1.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

2.农业农村部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3.恩施德源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硒强化;稻米;挥发性化合物

期刊名称: 食品科技

ISSN: 1005-9989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16-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外源施加硒肥对水稻进行稻米硒强化已在富硒大米的生产中广泛应用,然而,外源硒强化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尤其是对稻米香味构成的影响研究较为匮乏。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不同浓度外源硒肥处理后加工得到的糙米和精米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糙米中共检出4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含醇类5种、醛类8种、酮类4种、酯类4种、烃类5种、酸类9种以及杂环类化合物4种;精米中共检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2种、醛类7种、酮类3种、酯类3种、烃类7种、酸类8种以及杂环类化合物2种;糙米挥发性化合物较精米挥发性化合物丰富。GC-MS数据表明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与硒肥浓度不成正相关,适当浓度的硒肥可以促进稻米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合成,高浓度的硒肥会抑制稻米挥发性化合物的产生。

  • 相关文献

[1]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 李琳玲,张国际,郭杰,肖贤,程水源,程华. 2021

[2]超高压处理不同时间对鲈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周明珠,乔宇,廖李,向雅芳,姚晓波,胡建中,熊光权,卢素芳. 2019

[3]羊肉风味物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索效军,张年,李晓锋,熊琪,杨前平,陈明新. 2012

[4]储藏过程中稻谷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酶活力变化的研究进展. 张鹏,郑丹,彭西甜,陶明芳. 2024

[5]豆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乔鑫,付雯,乔宇,黄红霞,康旭,汪超,李冬生. 2011

[6]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及种类判别. 胡西洲,彭西甜,周有祥,龚艳,夏虹,彭立军,胡定金. 2017

[7]春季不同时期安吉白茶香气成分比较与分析. 尹鹏,刘威,王子浩,刘盼盼,郭桂义. 2018

[8]前期发酵温度对甜面酱挥发性成分的形成及品质的影响. 孟鸳,乔宇,刘彩香,康旭,李冬生,胡建中,黄红霞. 2010

[9]甜面酱成曲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孟鸳,乔宇,康旭,李冬生,刘彩香,付雯,胡建中,黄红霞. 2011

[10]鲜香菇与香菇预煮液挥发性成分分析. 刘璐,乔宇,高虹,程薇,廖李,史德芳,范秀芝,薛淑静,李露,郭鹏,陈金国. 2015

[11]不同解冻方式对干制武昌鱼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杜柳,邱文兴,王世哲,刘栋银,邓祎,熊光权,乔宇,吴文锦,汪兰,汪超. 2023

[12]不同加热方式结合迷迭香对大口黑鲈脂质氧化及其风味的影响. 邱文兴,杜柳,易弛,刘栋银,丁玲,熊光权,乔宇,汪兰,汪超. 2023

[13]黄茶及其茶毫挥发性成分分析. 尹鹏,刘威,刘盼盼,王子浩,郭桂义. 2018

[14]施用液体硅肥降低稻米中镉含量效果研究. 郑文杰,卢剑,刘模发. 2016

[15]稻米食味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许锐,隋勇,李书艺,祝振洲,周雷,施建斌,蔡沙,熊添,蔡芳,梅新. 2024

[16]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分子检测技术. 戚华雄,陈志军,张建华,李国荣. 2001

[17]图像法在稻米外观品质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丁华,王婧,赵明明,严伟,周有祥,杨洁.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