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海洋捕捞业的碳汇功能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波 1 ; 孙珊 1 ; 唐启升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碳汇渔业实验室

关键词: 海洋捕捞业;碳汇;黄渤海;增殖放流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01 期

页码: 7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海洋捕捞业是碳汇渔业之一,人类通过收获渔获物将食物链/网传递的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移出水体,在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对海洋捕捞业碳汇功能的评估方法,得出1980~2000年间渤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是283~1008万t,黄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是361~2613万t。尽管加大捕捞产量增加了从海洋生态系统移出浮游植物的固碳量,但随着捕捞业的高速发展,其碳汇功能却被削弱了,黄渤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最大分别减少了23%和27%。而且由于资源量的下降,封存于水体和海底的碳减少,不利于捕捞业发挥可持续的碳汇功能。渤海2009年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使捕捞业增加1.66万t的固碳量,因此,需要采取包括增殖放流在内的一些措施来恢复和增强海洋捕捞业的碳汇功能,最终形成资源养护型的捕捞业。

  • 相关文献

[1]国外海洋捕捞业发展趋势. 杨吝. 1998

[2]世界海洋捕捞业发展概况、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史磊,秦宏,刘龙腾. 2018

[3]黄渤海春季甲壳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 吴强,王俊,李忠义,陈瑞盛,孙坚强,金显仕. 2012

[4]黄渤海区三重刺网渔业结构分析. 孙珊,李显森,李怡群,李九奇,陈仁杰,郑石. 2018

[5]黄渤海鱼类优先监控重金属污染物的筛选与评价. 韩丹丹,赵峰,牟伟丽,张道旭,周德庆. 2018

[6]黄渤海甲壳类的分类多样性. 吴强,李忠义,戴芳群,陈瑞盛,王俊,单秀娟,金显仕. 2016

[7]黄渤海常见鱼类鳞片的形态特征. 黄建生,孙耀,唐启升. 2015

[8]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 崔毅,陈碧鹃,陈聚法. 2005

[9]印度尼西亚渔业发展概况. JI Wei-wei,纪炜炜,RUAN Wen. 2013

[10]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碳汇机理及潜能分析. 李娇,关长涛,公丕海,崔勇,黄滨. 2013

[11]桑沟湾大叶藻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扩增力的估算. 高亚平,方建光,唐望,张继红,任黎华,杜美荣. 2013

[12]以科技创新引领低碳渔业发展——助推中国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高磊,刘英杰. 2011

[13]滤食性鱼类在淡水渔业中的碳汇作用初探. 陈中祥,牟振波. 2011

[14]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特征及碳汇机制. 杨健,苏彦平,刘洪波,戈贤平. 2012

[15]长江口牡蛎礁恢复及碳汇潜力评估. 沈新强,全为民,袁骐. 2011

[16]滤食性贝类养殖碳汇功能研究进展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蒋增杰,方建光,毛玉泽,姜娓娓,房景辉,蔺凡,高亚平,杜美荣,李瑞环. 2022

[17]国际海洋生物碳汇研究进展. 刘慧,唐启升. 2011

[18]桑沟湾春季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新萌,杨珺,冯旭,康秦梓. 2024

[19]硅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在养殖碳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李瑞环,蒋增杰,姜娓娓,蔺凡,高亚平,杜美荣. 2024

[20]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李纯厚,齐占会,黄洪辉,刘永,孔啸兰,肖雅元.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