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鲹科鱼类DNA条形码分类系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龙 1 ; 李昂 2 ; 李步苏 2 ; 王焕 2 ; 柳淑芳 2 ; 庄志猛 2 ;

作者机构: 1.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鲹科;DNA条形码;分类鉴定;系统关系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21 年 012 期

页码: 1523-15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验证DNA条形码在鲹科(Carangidae)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中的适用性,本研究自测6属7种17条序列,同时筛选了BOLD数据库中的有效序列,共获得25属95种273条鲹科鱼类DNA条形码序列,通过BLAST比对、遗传距离和系统关系树,构建了鲹科鱼类的DNA条形码分类系统。结果表明:(1)鲹科鱼类属间、种间、属内种间和种内三级分类单元遗传距离的平均水平分别为0.186、0.169、0.090和0.008,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21倍,可见DNA条形码适用于鲹科鱼类分类鉴定;(2)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可以识别出形态鉴定有误的物种,表明DNA条形码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局限性,可对鲹科鱼类形态学分类结果进行精准修正;(3)鲹科鱼类DNA条形码分析表明,BOLD数据库中仍存在一定的"同种异名"和"异种同名"现象,建议使用该数据库信息时应严格评估信息的准确性;(4)鲹科鱼类系统发生关系研究对物种的分类地位提出了新的见解,即拟鲳鲹(Parona signata)和镰鳍波线鲹(Lichia amia)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二者均归为鲳鲹亚科(Trachinotinae)。本研究旨在为丰富鲹科鱼类DNA条形码数据,完善鲹科DNA条形码分类系统,并为鲹科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提供分子证据。

  • 相关文献

[1]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DNA条形码及其分子系统进化. 王鹤,林琳,柳淑芳,姜志强,庄志猛. 2011

[2]浒苔ITS区的扩增和分析. 汪文俊,王飞久,陈松林,孙修涛,王翔宇,邢士超,王俊. 2008

[3]军曹鱼淋巴囊肿病毒的系统关系研究及基因型分析. 闫秀英,孙修勤,吴淑勤,吴谡琦,张进兴,洪旭光,郑凤荣,曲凌云. 2007

[4]二长棘犁齿鲷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进化. 苏天凤,江世贵,马之明,李夏. 2012

[5]斑点叉尾鮰致病菌株的鉴定及特性. 陈林,谭爱萍,邹为民. 2009

[6]黄喉拟水龟体表溃疡病原菌SG_(24)的分类鉴定. 谭爱萍,邹为民,姜兰,陆小萏,陈永乐,赵飞,梁爱玲. 2007

[7]荣成俚岛斑头鱼摄食生态研究. 纪东平,卞晓东,宋娜,高天翔. 2015

[8]鳀科(Engraulidae)鱼类DNA条形码电子芯片研究. 柳淑芳,李献儒,李达,庄志猛. 2016

[9]两株北极褐藻DNA条形码序列的记录. 刘晨临,林学政. 2017

[10]基于COⅠ基因的西南大西洋部分经济鱼类DNA条形码鉴定. 张馨月,刘岩,张秀梅,高天翔. 2014

[11]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5种鲤养殖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单云晶,鲁翠云,李超,张明昭,顾颖,孙效文. 2013

[12]基于线粒体C01基因的DNA条形码在石首鱼科(Sciaenidae)鱼类系统分类中的应用. 柳淑芳,陈亮亮,戴芳群,庄志猛. 2010

[13]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江门沿岸海域夏季鱼卵的鉴定. 张楠,吴娜,郭华阳,朱克诚,刘永,李纯厚,杨静文,江世贵,张殿昌. 2018

[14]新疆赛里木湖3种引进白鲑鱼类的DNA条形码分析. 常玉梅,孙博,苏宝锋,梁利群,侯玉军. 2018

[15]回捕牙鲆生长和摄食状况调查研究. 宋立民,于清海,袁立来,司飞,任玉芹,任建功,张红涛,李楠. 2019

[16]基于DNA条形码研究中国枪乌贼和鸢乌贼的食物种类组成. 刘梦娜,徐磊,王雪辉,刘玉,王淼娣,邱永松,朱江峰,何映霖,贝伟烈,杜飞雁. 2020

[17]黄海沙带鱼的DNA条形码鉴定及其分布. 李昂,李明晖,王焕,柳淑芳,庄志猛. 2022

[18]南极鱼亚目鱼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学. 姜郦轩,张吉昌,樊钢洲,李昂,柳淑芳,庄志猛. 2021

[19]DNA条形码在西藏水系裂腹鱼亚科鱼类鉴定中的研究. 张驰,刘海平,马波,王万良,曾本和,牟振波. 2019

[20]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永暑礁泻湖鱼卵鉴定研究. 吴娜,张楠,曹明,郭华阳,朱克诚,杨静文,江世贵,张殿昌.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