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捕食性天敌储蓄植物系统研究进展与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姝 1 ; 王杰 1 ; 黄宁兴 1 ; 金振宇 2 ; 王甦 1 ; 张帆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2.长江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储蓄植物;捕食性天敌;替代食物;保护型生物防治;设施害虫防治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0 年 019 期

页码: 3975-39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现代集约化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加剧,促使形成单一化农业景观、丧失生物多样性,易引起害虫大暴发.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布局与要求,对农业绿色安全生产和食品环境安全的关注度日益增加,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害虫管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天敌昆虫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淹没式释放天敌的方式存在成本高、时效性和持效性较差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增殖保护田间天敌昆虫,提高天敌控害效率一直是生物防治的关键.储蓄植物系统(banker plant system)又称载体植物系统,其具有预防性引入天敌、并有助于天敌种群维持,实现可持续控害等优点,是较为成功的保护型生物防治技术,被越来越多用于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改善天敌生存条件,发挥对其的涵养和增殖作用.近年来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在比利时、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已形成了商品产业化,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但由于地理气候和农业设施等方面差异,国外已报道或构建的储蓄植物系统并不适于直接在我国应用.目前国内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到了快速发展期,必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概况,就实现捕食性天敌储蓄植物系统最佳控害功能进行探讨,提出要认真筛选组成因素,明确储蓄植物、替代食物和有益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优化各个因素的水平,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应用策略,重视田间应用效果评价,从而进一步完善储蓄植物系统技术.此外,还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国内害虫防治的捕食性天敌储蓄植物系统,必将推动捕食性天敌产品的广泛应用及产业化发展.

  • 相关文献

[1]小麦-玉米蚜-龟纹瓢虫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初探. 邓从双,李姝,王甦,张帆,庞虹. 2014

[2]害虫天敌的植物支持系统. 陈学新,刘银泉,任顺祥,张帆,张文庆,戈峰. 2014

[3]中国新外来害虫——洋白蜡卷叶绵蚜. 虞国跃,王合,王长月,冯术快,李忠良. 2015

[4]火炬树和黄栌新害虫——双线棘丛螟生物学特性观察. 赵洪林,虞国跃,王合,姚凤水,冯术快,刘曦. 2014

[5]天敌昆虫控害机制与可持续利用. 任顺祥,张帆,彩万志,曾凡荣,张文庆. 2013

[6]捕食螺旋粉虱的一新记录种——黑缘方头甲. 虞国跃,李洪. 2010

[7]东亚小花蝽对温室辣椒及茄子花内西花蓟马的控害作用. 王杰,张晨,朱正阳,刘俊秀,王甦,徐庆宣,邸宁. 2023

[8]大草蛉和东亚小花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研究. 刘爽,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张帆. 2005

[9]棉田周边杂草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调查. 孟昭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张帆.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