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特用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献文 1 ; 胡颖雄 2 ; 郑洪建 3 ; 张兴平 4 ; 徐云碧 5 ;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2.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

3.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4.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

5.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特用玉米;品质性状;分子育种;基因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2023 年 39 卷 005 期

页码: 1-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特用玉米是一类对于营养品质、质地、风味等有特殊要求的玉米类型,品质性状是特用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目前许多特用玉米重要的品质性状基因已被定位与克隆,利用分子育种方法加速特用玉米品质改良已经成为可能.特用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高淀粉玉米、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和爆裂玉米等类型.研究证实控制前三类玉米品质性状的基因均与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的酶相关,由于基因序列发生插入、缺失、重组及单核苷酸变异等不同类型的突变引起淀粉合成途径的酶失去或降低活性,导致胚乳中糖与淀粉的组分与含量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特用玉米品质性状.特用玉米品质性状重要基因包括甜质基因sh2、bt1、bt2、su1、ae1,淀粉合成调控基因se1与wx1,高蛋白基因o2等.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发现,sh2、bt2、su1、ae1、wx1、o2等基因存在多种自然突变类型,且不同的突变类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基因序列结构差异.针对这些重要基因的功能标记已被开发与利用,转基因与基因编辑技术的高效特性也得到了验证.爆裂玉米Ga1-S基因具有单向杂交不亲和特性,能够有效阻止外源花粉污染.培育带有Ga1-S基因的甜玉米、糯玉米、高淀粉玉米等特用玉米,可以减少大田栽培下此类玉米雌穗受外源花粉污染的概率,提高玉米产品品质,节约生产成本.基于特用玉米分子育种现状,应进一步开展特色玉米测序和深度重测序,分析特色营养品质性状的分子机理,构建基因与环境互作模型,开发复杂数量性状的高通量芯片精准检测技术,探索多重育种技术的整合方案,建立特用玉米品种分子保护机制,从而提高特用玉米分子育种技术的水平和质量,加快特用玉米育种的速度.

  • 相关文献

[1]水稻等基因导入系构建与分子技术育种. 罗利军. 2005

[2]杂交稻与绿色超级稻. 余四斌,熊银,肖景华,罗利军,张启发. 2016

[3]水稻分子育种与绿色超级稻. 肖景华,罗利军. 2010

[4]皮特兰猪的氟烷基因检测与分子选育. 谈永松,涂尾龙,胡志刚,王林云,高勤学. 2012

[5]香石竹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李鹏,朱宏,赵凯,潘爱虎. 2008

[6]爆裂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于典司,顾炜,关媛,王慧,施标,郑洪建. 2023

[7]分子技术在羊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林月霞,吕玉华,廖荣荣. 2022

[8]温室番茄品比试验中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估. 齐乃敏,朱为民,丁海东. 2005

[9]大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黄祖六,潘裕平. 2000

[10]采收期对鲜食玉米沪紫黑糯1号性状指标的影响. 沈雪芳,王义发,归连发,张建明,楼坚锋,刘康,陆永明,侯根宝,孙大鹏. 2011

[11]鲜食糯玉米淀粉RVA谱特征值分析及其与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王慧,卢有林,沈革志,吴爱忠,罗利军,郑洪建. 2011

[12]上海地区杂交粳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倪林娟,袁勤,曹黎明,吴月蓝. 2001

[13]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主要品质性状的动态差异. 施标,王慧,王士梅,李培德,张建明,朱春梅,朴钟泽. 2007

[14]番茄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及效应分析. 齐乃敏,朱为民. 2017

[15]油菜品质性状分子标记开发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江建霞,张俊英,李延莉,蒋美艳,王伟荣,周熙荣,杨立勇,孙超才. 2019

[16]转基因抗虫水稻秀水134-Bt和非转基因亲本的稻米主要品质性状与淀粉链长分布比较. 杨瑞芳,白建江,方军,曾威,李刚燮,朴钟泽. 2017

[17]糯玉米种质品质性状鉴定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慧,卢有林,孙大鹏,杨华,罗利军,吴爱忠,施标,郑洪建. 2013

[18]植物抗旱、耐盐基因概述. 曾华宗,罗利军. 2003

[19]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1(t)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克隆. 杨杰,闫影,张丽霞,范方军. 2015

[20]猪脐疝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崔庆刚,项勋,段纲,吴华莉,杜永新,邓紫艳,郑勤琴,常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