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东北三省近年育成粳稻品种穗部性状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丹 1 ; 柴永山 1 ; 孙玉友 1 ; 魏才强 1 ; 解忠 1 ; 李洪亮 1 ; 张巍巍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关键词: 水稻;东北三省;穗部性状;相关性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种业

ISSN: 1671-895X

年卷期: 2015 年 12 期

页码: 62-65

摘要: 以东北三省1992-2011年间育成的33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年代及地区粳稻穗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其中辽宁省粳稻品种的平均颖花数、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最高;吉林省粳稻品种的平均穗长、穗重和二次枝梗数最高,而黑龙江省品种的平均千粒重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近20年以来辽宁省和吉林省品种穗部性状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增长趋势,而黑龙江省品种穗部性状除千粒重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7个性状均表现为递减趋势。研究结果将为深入阐释东北不同地区粳稻育种历程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节水抗旱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周通,杜晓东,赵海新,杨丽敏,薛菁芳,蔡永盛. 2020

[2]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 2019

[3]不同年份水稻抽穗期和穗部性状QTL分析. 任春元,范淑秀,刘进,朱琳,杨绮文,刘丹,马殿荣,王嘉宇. 2017

[4]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穗部性状QTL鉴定. 刘进,姚晓云,刘丹,余丽琴,李慧,王棋,王嘉宇,黎毛毛. 2019

[5]孕穗期低温胁迫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与株型特征的影响. 王士强,陈书强,赵海红,萧长亮,顾春梅,那永光,解保胜,曹立勇,程式华. 2016

[6]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土壤剖面氮库变化及平衡特征. 王娜,范美蓉,刘双全,赵士诚,赵英,仇少君,何萍,周卫. 2016

[7]东北三省水稻品质差异性比较. 李辉,张瑞英,戴常军,兰静. 2013

[8]东北三省水稻干湿交替灌溉模式适宜性分区. 王晓煜,杨晓光,Tao Li,张天一,刘涛,项洪涛,孙翌晨,刘志娟. 2018

[9]施氮量对不同秧苗素质垦粳5号库源关系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黄成亮. 2021

[10]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于艳敏,武洪涛,张书利,徐振华,闫平,牟凤臣,赵北平,高洪儒. 2015

[11]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特征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庆,马文东,李大林,王继馨,张云江,王翠,宋成艳,王桂玲. 2016

[12]化控剂玉黄金对玉米品种东农253穗部和抗倒性影响. 魏湜,杨振芳,顾万荣,李晶,陈喜昌,张立国,李波. 2015

[13]利用F2∶3家系群体分析寒地水稻穗部性状间的关系. 潘明泉,姜树坤,王立志,赵宏亮,杨贤莉,李忠杰,迟力勇,邹德堂. 2019

[14]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刘海燕. 2009

[15]种植密度对大庆地区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师臣,谭福忠,郑巍,崔洪秋,徐磊,杨柳. 2015

[16]九份玉米自交系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分析.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 2015

[17]北方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特性研究. 孙玉友. 2012

[18]播期对糯玉米新组合牡糯311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王晓东,傅迎军,孙殷会,张庆娜,王晓梅,侯国强,徐德海,史振声,李凤海. 2015

[19]种植度对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影响的研究. 刘海燕. 2012

[20]玉米耐低锌品种的筛选及评价. 蔡鑫鑫,杨克军,王玉凤,吕晓丽,张崎峰.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