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玉花 1 ; 白志元 1 ; 张瑞军 1 ; 卫一超 1 ; 卫保国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遗传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单株荚数;QTL;QTL整合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90-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大豆单株荚数是构成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在大豆种质资源中也是一个变异范围较广的性状,为了有助于大豆单株荚数分子选择育种,以大豆多荚材料C025和少荚材料JD18为亲本,以通过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材料,对亲本及遗传群体进行2 a(太原2017、太原2018)表型性状和基因型数据分析,同时结合利用已知的大豆SSR遗传图谱,结果显示,共定位大豆单株荚数QTLs 33个,解释的表型变异为0.2%~56. 4%;通过元分析整合最终共定位大豆单株荚数23个QTLs,其中有5个QTLs(q PN. C2-3、q PN. I、q PN. C2-4、q PN. C1和q PN. L)与前人的研究重叠,分别位于C2、N、C1这3条染色体上;其余18个QTLs是研究发现的控制大豆单株荚数新的QTLs(q PN. D1a、q PN. N、q PN. C2-1、q PN. C2-2、q PN. M、q PN. A2-1、q PN. A2-2、q PN. K、q PN. O-1、q PN. O-2、q PN. B1、q PN. F、q PN. B2、q PN. E、q PN. J、q PN. D2-1、q PN. D2-2、q PN. G)。q PN. A2-1、q PN. C2-4和q PN. C1(贡献率分别为56. 4%,29. 5%,35. 4%)这3个QTLs可被多环境重复检测且贡献率较高,因此,其可以作为主效QTL进行后续大豆单株荚数分子研究。由于大豆单株荚数是一个易受环境影响且由多位点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研究检测到一些新的QTLs,并且也验证了一些前人检测的大豆单株荚数QTLs,同时整合目前比较完善的大豆单株荚数QTLs。
- 相关文献
[1]6种大豆粒形性状的QTL定位. 梁慧珍,王树峰,余永亮,王庭峰,巩鹏涛,方宣钧,刘学义,赵双进,张孟臣,李卫东. 2008
[2]大豆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基因定位分析. 梁慧珍,王树峰,余永亮,练云,王庭峰,位艳丽,巩鹏涛,刘学义,方宣钧. 2009
[3]不同环境下大豆荚粒性状的遗传与QTL分析.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李彩云,巩鹏涛,刘学义,方宣钧. 2012
[4]大豆异黄酮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与QTL检测.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许兰杰,董薇,牛永光,张海洋,刘学义,方宣钧. 2015
[5]QTL Mapping of Isoflavone, Oil and Protein Contents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Liang Hui-zhen,Yu Yong-liang,Wang Shu-feng,Lian Yun,Wang Ting-feng,Wei Yan-li,Gong Peng-tao,Fang Xuan-jun,Liu Xue-yi,Zhang Meng-chen. 2010
[6]QTL detection for node of first fruiting branch and its height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Li, Chengqi,Dong, Na,Zhao, Haihong,Wang, Rui,Wang, Qinglian,Wang, Changbiao,Wang, Xiaoyun,Xia, Zhe,Converse, Richard.
[7]花生吸水膨胀期耐低温性状QTL定位. 刘海龙,白冬梅,宁洽,郭建斌,徐志军,陈小姝,孙晓苹,姜慧芳,髙华援. 2019
[8]绿豆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若干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王建花,张耀文,程须珍,王丽侠. 2017
[9]小麦DH群体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蔡岳,梁增浩. 2013
[10]玉米抗矮花叶病QTL的定位分析. 刘小红,张红伟,张红梅,郑祖平,荣廷昭,王富荣,谭振波. 2006
[11]棉花早熟性QTL定位研究进展. 高玉虹,姜艳丽,李朋波,宋建中,皇甫张龙,胡晓丽,黄晋玲,石跃进. 2012
[12]棉花抗黄萎病分子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高灵路,王长彪,汪保华. 2011
[13]玉米抗旱育种研究进展. 任志强,王晓清,卜华虎,肖建红,张宁,杨慧珍. 2019
[14]小麦叶锈病成株抗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小辉,畅志坚,乔麟轶,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任永康,张晓军. 2016
[15]陆地棉遗传图谱构建与纤维品质性状QTL定位. 李朋波,曹美莲,刘惠民,杨六六,陈耕. 2006
[16]棉花抗黄萎病分子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英文). 汪保华,高灵路,王长彪. 2011
[17]玉米胚大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李晓伟,马海林,张人予,王敏,杨小红,李建生. 2023
[18]棉花抗黄萎病QTL初步定位. 吴翠翠,简桂良,王安乐,刘方,张先亮,宋国立,黎绍惠,陈朝辉,王春英,张香娣,王坤波. 2010
[19]大豆抗源品种抗大豆孢囊线虫机理研究. 高平平,乔燕祥,李莹,周建萍. 1999
[20]大豆抗源品种抗大豆孢囊线虫的机理研究. 高平平,乔燕祥,王果平,周建萍.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杂交大豆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作者:杨玉花;雷阳;白志元;陈妍;张海平;张瑞军
关键词:杂交大豆;苗期;干旱胁迫;生理特性
-
开花前不同光周期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者:杨玉花;雷阳;白志元;卫保国;张瑞军
关键词:大豆;开花前;光周期敏感性;农艺性状
-
新冠肺炎疫情下娄烦县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践
作者:马慧敏;卫一超;李惠;邢虹娟;薛燕琴
关键词:产业扶贫;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山西娄烦
-
大豆反向光敏感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88-428BY育性特征分析
作者:杨玉花;白志元;张海平;陈妍;卫保国;张瑞军
关键词:大豆(Glycine max);反向光敏感;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抗氧化酶
-
基于BSA和SLAF-Seq技术对大豆主茎节数QTL精细定位
作者:杨玉花;白志元;卫保国;雷阳;张瑞军
关键词:大豆;主茎节数;BSA;SLAF-Seq;精细定位;InDel标记
-
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对大豆不育系授粉效果的比较
作者:马卫华;申晋山;武文卿;宋怀磊;李立新;张瑞军;卫保国;黄家兴
关键词:大豆不育系;蜂种;访花蜜蜂数量;访花时间;产量性状
-
大豆杂种优势分析及强优势组合的筛选
作者:白志元;杨玉花;张瑞军
关键词:大豆;杂种优势;强优势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