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肃省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玉米轮作制长期定位施肥的增产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樊廷录 1 ; 周广业 2 ; 王勇 1 ; 丁宁平 2 ; 高育锋 1 ; 王淑英 3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2.甘肃省平凉地区农科所

3.甘肃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处

关键词: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小麦—玉米轮作;增产效果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04 年 10 卷 02 期

页码: 127-131+1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黄土高原冬小麦—玉米轮作制中通过连续24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旱地长期定位施肥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各肥料处理的产量大小及其增产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干旱年和正常年为MNP>SNP>NP>M>N>CK;丰水年为NP>MNP>SNP>M>N>CK。干旱年产量降低顺序为N>NP>CK>M>MNP>SNP;丰水年产量增加顺序是N>CK>NP>M>MNP>SNP。降水对化肥尤其是氮肥的增产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而有机肥+化肥处理(SNP、MNP)的产量受降水影响较小。在肥料的增产中,化肥(NP)的平均贡献率56 28%,土粪(M)43 72%。在干旱、正常、丰水年型中,化肥的贡献率依次是53 25%、54 00%、59 93%,土粪为46 75%、46 00%、40 07%;NP处理中,N的贡献率依次为19 48%、34 76%、49 61%,而P(P2O5)的贡献率为80 82%、65 24%、50 39%,尤其是干旱年份P的贡献率高达88 4%~145 6%;秸秆(SNP处理)在丰水年的增产贡献率为31 42%,与土粪在对应年份的贡献率相差不大,但正常和干旱年增产贡献率达到66 46%和83 63%,较土粪处理的贡献率提高20 46%和36 88%。随着施肥年限的延长,长期施用氮肥增产作用下降,而秸秆还田及有机无机配合则有逐年递增趋势。

  • 相关文献

[1]长期定位施肥对黄绵土区作物产量及养分回收率的影响. 俄胜哲,杨志奇,罗照霞,袁金华,车宗贤,王亚男,曾希柏,郭永杰. 2017

[2]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俄胜哲,杨志奇,曾希柏,王亚男,罗照霞. 2017

[3]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区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俄胜哲,杨志奇,罗照霞,袁金华,车宗贤,郭永杰. 2016

[4]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俄胜哲,杨志奇,曾希柏,王亚男,罗照霞,袁金华,车宗贤,郭永杰. 2016

[5]黄土高原集雨利用技术的评价及雨水高效利用模式研究. 宋尚有,樊廷录. 2002

[6]胡麻不同生长时期施用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及胡麻的增产效果. 王玉灵,胡冠芳,余海涛,牛树君,李玉奇,赵峰. 2017

[7]尿甲醛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发强,刘光利,李娟,赵良菊,郭天文. 2001

[8]5种三唑类种衣剂在河西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张邦林,刘永刚,郭建国,张海英,李昭煜. 2012

[9]新修梯田施用土壤保水剂节水增产效果试验研究. 王生录,陈炳东,崔云玲. 2001

[10]氯化铵的增产效果及氯根效应. 金绍龄,程志斌,朱彦博,张丽慧,李隆. 1992

[11]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形成及氮素消耗研究. 万素梅,贾志宽,王勇,韩清芳. 2008

[12]休耕和种植作物对黑麻土壤肥力的影响. 姜小凤,郭凤霞,陈垣,郭建国,董博,曾骏. 2021

[13]黄土高原马铃薯不同连作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性. 孙小花,胡新元,陆立银,谢奎忠,张武. 2019

[14]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品种藜麦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的适宜性. 杨钊,刘文瑜,黄杰,魏玉明,谢志军,李琦,杨发荣. 2023

[15]黄土高原旱作农区径流场修建与集水效率研究. 唐小明. 2003

[16]不同基因型糜子品种氮磷养分吸收差异研究. 张磊,董孔军,何继红,任瑞玉,刘天鹏,杨天育. 2024

[17]黄土高原地区秋粮作物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李军,王立祥,邵明安,樊廷录. 2001

[18]陇中黄土高原区(庄浪)生态环境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 王晓巍. 2002

[19]提高黄土高原旱地抗逆减灾能力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 樊廷录. 2003

[20]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李军,王立祥,邵明安,樊廷录.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