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亮亮 1 ; 王平 2 ; 丁俊杰 2 ; 顾鑫 2 ; 杨晓贺 2 ; 赵海红 2 ; 刘伟 2 ; 靳晓春 2 ; 李如来 3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佳木斯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2.;农业部佳木斯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3.;农业部佳木斯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关键词: 玉米螟;化学防治;三空栽培技术模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36-39
摘要: 为了找到一种高效、低毒、低污染的杀虫剂,采用田间自然发病方法进行三空栽培技术模式下6种药剂处理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甲维盐与2%阿维·高氯氟对玉米螟的防效及产量要好于20%氯虫苯甲酰胺、3%辛硫磷、5%阿维菌素和20%乙酰甲胺磷等药剂处理。2%甲维盐的防效最好,株数防效达到82.88%,幼虫防效达到85.46%。同时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产量达13 269.0kg·hm~(-2),同对照相比增产率达9.2%。2%甲维盐乳油防治玉米螟效果理想,填补了三空技术在玉米大田害虫防治的空缺,建议施药浓度为750mL·hm~(-2)。
- 相关文献
[1]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2]北方一代区玉米螟综合防治研究. 黄春艳,顾成玉,朱传楹,张增敏,张匀华,郭梅. 1999
[3]寒地玉米新品种龙单8号高产栽培技术. 徐伟钧,谭国强,李兰甫. 1991
[4]赤眼蜂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选择. 崔万里. 1997
[5]投射式杀虫灯对玉米螟田间防效的测定. 李敏,赵秀梅,崔佳嵋. 2010
[6]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王立达,武琳琳,刘洋,韩业辉,杨莹,高崇. 2019
[7]玉米大斑病及主要虫害一体化防控技术研究. 赵秀梅,郑旭,王连霞,刘洋,王立达,李青超. 2021
[8]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高粱田亚洲玉米螟技术的研究. 王连霞. 2021
[9]不同种类赤眼蜂对田间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王连霞,何康来,罗宝君,赵秀梅,姜晓军,郑旭,袁明. 2015
[10]鲜食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刘洋. 2020
[11]高粱田玉米螟发生特点. 王连霞. 2020
[12]黑龙江省玉米螟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李敏,赵秀梅,刘洋,王立达,武琳琳,李青超,柴丽丽. 2013
[13]Bt粉剂防治玉米螟田间效果测定与评估. 赵秀梅,崔佳嵋,李敏,谭可菲. 2010
[14]气候变化对齐齐哈尔市玉米螟发生的影响. 王连霞. 2016
[15]不同种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比较. 王连霞. 2013
[16]黑龙江玉米螟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高雪冬. 2021
[17]松嫩平原玉米低产区低产原因分析及对策. 徐伟钧. 1991
[18]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 赵秀梅,张树权,李维艳,沈凤云. 2010
[19]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孙志远. 2012
[20]黑龙江省二代区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模式效果. 赵秀梅,王立达,李青超,郑旭,王连霞,刘洋,刘悦,兰英,韩业辉.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有机替代下盐碱土团聚体速效养分化学计量特征
作者:顾鑫;王丽娜;任翠梅;杨丽;李娜;宋敏超;王迪
关键词:有机物料;盐碱土;土壤团聚体;速效养分;化学计量比
-
"双免密苗"技术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张家智;赵羽涵;丁俊杰;姚亮亮;邱磊;张茂明;王自杰;高雪冬;黄成亮;崔士泽;杨晓贺
关键词:水稻;双免;密苗;秧苗素质;酶活性
-
盐碱胁迫对不同类型工业大麻品种生长的影响
作者:姜泽宇;齐国超;车野;张玲;接思源;杨威;顾鑫;王迪
关键词:工业大麻;盐碱胁迫;生理指标;生长势
-
机械深松对苏打盐碱土盐碱特征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顾鑫;李娜;任翠梅;王丽娜;芮海英;张丽娜
关键词:机械深松;土壤pH;土壤电导率(EC);玉米生长
-
苜蓿抗寒突变体生理生化及性状指标分析
作者:李如来;冯鹏;郑海燕;牛忠林;靳晓春;吴丽丽;蒋佰福;姜雪琪
关键词:零磁空间;紫花苜蓿;诱变突变体;抗寒性
-
秸秆还田对苏打盐碱土pH、电导率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顾鑫
关键词:秸秆还田;苏打盐碱土;PH;电导率
-
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鑫;刘伟;朱志国;徐礼英;孟雪;童婷婷;姜淑华;丁俊杰
关键词:大豆灰斑病菌;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毒力差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