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顾鑫 1 ; 刘伟 1 ; 朱志国 1 ; 徐礼英 1 ; 孟雪 1 ; 童婷婷 1 ; 姜淑华 1 ; 丁俊杰 2 ;

作者机构: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菌;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毒力差异基因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14-1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由Cercospora sojina K. Hara引起的大豆灰斑病菌具有生理小种多、爆发性强等特点。近些年随着抗病品种选择压力的增大,大豆灰斑病菌也随之变异,导致了生产上品种抗性丧失,化学防治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前期国内外科学家主要把研究焦点集中在大豆灰斑病菌的抗病亲本筛选、生理小种鉴定及病害发生规律等传统研究手段上,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到大豆灰斑病菌的研究中,但相较于其它作物的病原菌,其研究不仅少而且不够深入。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大豆灰斑病菌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学及转录组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对大豆灰斑病菌的进化、侵染机制及与寄主互作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应用关联分析挖掘大豆对灰斑病12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位点. 董亚楠,魏崃,丁俊杰,王伟威,于志远,张丽,杨晓杰,刘丽君. 2016

[2]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及遗传关系分析. 丁俊杰,顾鑫,杨晓贺,赵海红,申宏波,姜翠兰,仕相林,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2012

[3]大豆对灰斑病菌15号小种的抗病基因定位及标记检测. 姜翠兰,丁俊杰,文景芝,胡国华,陈庆山,刘春燕. 2011

[4]一株烟草青枯雷尔氏菌烈性噬菌体RS-PⅡ-1的分离及全基因组分析. 苏靖芳,刘俊杰,于浩,郭兆奎,孙宏伟. 2017

[5]牛病毒性腹泻病毒LN-1株的分离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刘可欣,王超,张傲,刘佳利,谭斌,张淑琴. 2023

[6]民猪从头组装(de novo)的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张冬杰,何鑫淼,汪亮,刘娣.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