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三系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瑞茂 1 ; 陈大伦 1 ; 李敏 1 ; 胡腾文 1 ; 曾章丽 1 ; 田世刚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三系;油科1号;选育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11 年 39 卷 12 期

页码: 30-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全不育系6515A与恢复系6373R为亲本组配育成了高效型杂交油菜新组合油07-4。该组合在2008—2010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3.52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7.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5.53kg/667m2,较对照增产3.99%;平均产油量为74.76kg/667m2,比对照增产21.82%;平均生育期为214.2d,比对照早熟2.8d;含油量45.72%,芥酸0.1%,硫甙28.23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16%;抗倒性和抗寒性强,耐菌核病。于2010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油科1号。

  • 相关文献

[1]隐性核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油研998的选育. 侯燕,侯剑,侯国佐,李风华. 2019

[2]甘蓝型隐型核不育三系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汤勇,陈东杰,汤晓华,徐春,张瑞茂. 2017

[3]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陈芝能,汤勇,陈俊坤. 2013

[4]隐性上位核不育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 曾章丽,陈大伦,张瑞茂,王仙屏,朱文秀. 2014

[5]甘蓝型油菜高油黄籽双低不育系L 1016A、保持系L 1016B的选育. 郭贵敏,秦信蓉,陈丽,杜才富. 2017

[6]甘蓝型油菜早熟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 3361 AB的选育及应用. 邹芳,喻时周,秦信蓉,赵云. 2014

[7]优质甘蓝型紫红叶标记油菜的选育. 代文东,黄泽素,唐容,李德珍. 2009

[8]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浔油8号”(JG518)的选育. 沈福生,张瑞茂,江满霞,张玉玲,王由法. 2008

[9]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材料2188R的选育. 冉光权. 2006

[10]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0号的选育. 黄泽素,代文东,杨晓容,李德珍,唐容. 2011

[11]甘蓝型油菜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017R的选育. 何惠萍. 2008

[12]甘蓝型油菜双低黄褐籽恢复系8149R的选育. 李风华,白俊霞,邵明波. 2012

[13]甘蓝型油菜优良恢复系HF16-1400R的选育及应用. 何惠萍,侯燕,侯国佐,侯剑. 2013

[14]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数207AB的选育及遗传. 杜才富,侯国佐. 1997

[15]甘蓝型隐性上位核不育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85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陈芝能,曾章丽,张瑞茂,曾章容,李敏,张敏琴,陈大伦. 2021

[16]优质高含油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2号的选育. 唐容,黄莎,代文东,王璐璐,张超,黄泽素. 2020

[17]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密油400'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 喻时周,秦信蓉,程尚明,向阳,杜才富. 2021

[18]高产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31号的选育. 唐容,代文东,张超,王少铭,黄泽素. 2023

[19]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QB10A与保持系QB10B的选育. 李大雄,张超,曾兵,罗莉斯. 2017

[20]高油份双低杂交油菜绵新油19的选育研究. 杜才富,秦信蓉,高志宏.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