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国良 1 ; 苏俊 1 ; 李春霞 1 ; 龚士琛 1 ; 宋锡章 1 ; 阎淑琴 1 ; 扈光辉 1 ; 王明泉 1 ; 任洪雷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龙单32;制种技术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13 年 05 期
页码: 160-162
摘要: 根据龙单32玉米品种及双亲自交系的特点,通过对高标准制种基地的选择、错期播种确保花期、严格田间管理、摸苞去雄及适时晾晒收获等方面进行实践摸索,总结出高产综合配套的制种技术措施。
- 相关文献
[1]玉米杂交种龙单13(黑301)制种技术的研究. 龚士琛,苏俊,李春霞,宋锡章,张瑞英,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4
[2]不同种植密度对龙单32玉米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杜永生. 2010
[3]黑龙江省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刘嘉良,邓杰,于洋,陈卓,王霞,孙芳,高树仁. 2019
[4]优质高产玉米鹏玉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周长军. 2020
[5]利用SPSS实现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任洪雷,李春霞,龚士琛,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杨剑飞. 2019
[6]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方法. 吴丽丽,王庆胜. 2009
[7]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及形态特征研究. 刘玉涛,徐兆飞,王宇先,邱振英,赵世宽,张树权,连永利,孙晓波,郭巍. 2006
[8]黑龙江主栽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贮藏蛋白图谱编码与品种鉴定. 苏萍. 1999
[9]玉米杂交种绥玉6号(绥310)的选育与推广利用. 曹天昌. 1997
[10]玉米新品种绥玉20的选育及应用. 高利. 2010
[11]玉米杂交种耐密性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刘海燕,马宝新,孙善文,王俊强,浦子钢. 2010
[12]玉米杂交种的主成分分析. 曹靖生. 1994
[13]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王立秋. 1997
[14]玉米新品种龙育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孙德全,林红,李绥艳,马延华,潘丽艳. 2008
[15]种植度对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影响的研究. 刘海燕. 2012
[16]玉米杂交种绥玉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曹天昌,张学书,田宏祥,王涛. 2000
[17]高产卡米品种绥玉21选育技术. 唐铭. 2013
[18]早熟玉米新品种龙辐玉20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 赵韦,王巍,李春秋,祁永红,王巍,王昊辰. 2021
[19]玉米品种龙辐玉10号高产制种技术. 赵韦. 2020
[20]玉米品种龙单83的选育过程及栽培制种技术. 付立新,任洪雷,李春霞,龚士琛,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胡少新,杨剑飞,刘畅.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黑龙江省西部盐碱核心区大豆生产现状与技术需求
作者:周长军;吴耀坤;于吉东;马兰;李建英;刘冰;张必弦;任洪雷
关键词:松嫩平原;盐碱地;大豆;品种应用;高产典型
-
玉米应用核心种质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李永祥;李会勇;扈光辉;刘旭洋;李春辉;张登峰;黎裕;王天宇
关键词:玉米;种质资源;核心种质;应用核心种质;育种应用
-
东北玉米杂交种对茎腐病的抗性鉴定
作者:付立新;杨剑飞;胡少新;龚士琛;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王志国;李永刚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茎腐病;抗性鉴定;东北
-
促生潜力玉米种子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作者:杨苔;于慧颖;卢立明;付海燕;李国良;代文龙;刘春光;杨峰山;马玉堃
关键词:玉米;内生细菌;酶活;植物促生;发酵条件优化
-
1970-2020年间黄淮海夏大豆部分育成品种(系)结瘤能力鉴定
作者:史佳瑶;刘智;冯燕;魏玉;任洪雷;孙连军;闫龙;辛大伟
关键词:结瘤鉴定;根瘤数;根瘤干重;种质筛选
-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
作者:任洪雷;张丰屹;韩新春;洪慧龙;朱筱;王广金;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微核心种质;成株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
玉米新品种江单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胡少新;付立新;扈光辉;王明泉;任洪雷;杨剑飞;刘畅;梁虹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江单9号;选育;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