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药剂及防治次数对中抗品种赤霉病的田间防效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友理 1 ; 倪天泽 1 ; 陈宏州 2 ; 吴佳文 3 ; 赵宇欣 1 ; 吴小美 1 ;

作者机构: 1.镇江市植保植检站

2.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3.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防治次数;灌浆期;赤霉病;田间防效

期刊名称: 农业装备技术

ISSN: 1671-6337

年卷期: 2024 年 50 卷 005 期

页码: 24-27

摘要: 为明确中抗赤霉病品种在赤霉病偏重流行时的用药选择,开展了不同药剂及防治次数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赤霉病偏重及以上流行年份,必须立足 2 次防治,即在扬花初期施药 1 次,间隔 5~7 d再施药 1 次;建议扬花期第 1 次防治选择氟唑菌酰羟胺等药剂,第 2 次防治选择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等药剂,不同作用机制药剂轮换使用.若灌浆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合理选择药剂,开展应急防治可抑制病情快速扩展.

  • 相关文献

[1]氟唑菌酰羟胺不同施药时间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及DON毒素控制研究. 缪康,吴佳文,王晓芸,吴琴燕,周华飞,杨红福. 2020

[2]UPLC-MS/MS法检测麦穗中氟唑菌酰羟胺的残留和消解动态. 吴琴燕,陈宏州,李冬冬,张文文,杨红福,庄义庆. 2021

[3]2种SDHI类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防治效果研究. 顾爱国,杨红福,冯辉. 2024

[4]小麦赤霉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 张旭,任丽娟,周淼平,高力,沈晓蓉,向阳海,马鸿翔,陆维忠. 2005

[5]中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陆维忠,姚金保. 2001

[6]8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比较. SONG Yi-Ming,宋益民,MA Ya-Fang,马亚芳,CHEN Hui. 2012

[7]江淮区域冬小麦赤霉病发生生态成因及估测模式. 李卫国,陈华,张琤琤,罗桓,嵇福建. 2018

[8]冬小麦籽粒灌浆期旗叶枯尖与根系特征的关联研究. 杨红福,温明星,曲朝喜. 2011

[9]灌浆期不同光强对水稻不同粒位籽粒品质的影响. 董明辉,惠锋,顾俊荣,陈培峰,杨代凤,乔中英. 2013

[10]南方稻区"早籼晚粳"栽培模式晚季灌浆期气象因子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 冯向前,殷敏,王孟佳,马横宇,褚光,刘元辉,徐春梅,章秀福,张运波,王丹英,陈松. 2023

[11]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盛婧,陶红娟,陈留根. 2007

[12]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13]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和新抗源筛选. 黄昌,牟建梅,刘敬阳,李斌麒,陈凤生,孟静. 2000

[14]分子标记技术在连云港小麦赤霉病育种应用展望. 王莉娟,樊宁声,张广旭. 2017

[15]江苏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姚克兵,庄义庆,尹升,杨红福,束兆林,刘福海. 2018

[16]美国大麦种质资源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栾海业,陈健,沈会权,陶红,乔海龙,臧慧,陈和. 2013

[17]3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及白粉病田间试验. 姬勇,陈太虎,付佑胜. 2008

[18]小麦抗赤霉病研究进展. 温明星,陈爱大,杨红福,曲朝喜. 2012

[19]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在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孙中伟,樊继伟,王康君,李强,郭明明,张广旭,陈凤. 2018

[20]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应用. 管章玲,辛海峰,李建宏,马鸿翔,张旭.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