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福建东南沿海假臭草对杂草群落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游泳 1 ; 胡进锋 1 ; 陈峰 1 ; 王俊 1 ; 王长方 1 ; 傅建炜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假臭草;生态多样性;生态位;福建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2 年 27 卷 08 期

页码: 841-846

摘要: 调查福建东南沿海有假臭草分布的不同生境下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指数(Ds)、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假臭草入侵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以及23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探讨假臭草对杂草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东南沿海有假臭草分布的样点共有杂草58种,隶属22个科,其中外来杂草20种,杂草中以菊科最多(16种),有菊科外来杂草9种;群落中假臭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说明假臭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很容易与其他物种发生竞争;龙葵和铁苋菜的生态位重叠值最大,其次是假臭草与小飞蓬。

  • 相关文献

[1]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和GIS的假臭草全国适生区预测. 张华纬,李志鹏. 2023

[2]基于Maxent模型的假臭草潜在分布区预测. 郭燕青,史梦竹,李建宇,傅建炜,吴梅香. 2019

[3]福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策. ^A丁中文^B1%^A陈奇榕^B2%^A黄华弟^B3%^A林梅^B4. 2004

[4]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韦晓霞,胡菡青,吴如健,钟秋珍,吴少华,郑少泉. 2006

[5]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 王义祥,翁伯琦. 2005

[6]福建农业科技发展历程、主要成效与若干对策. 翁伯奇,陈奇榕. 2004

[7]橘园中重要天敌具瘤神蕊螨与其主要猎物的生态位. 季洁,张艳璇,康玉妹,陈霞,林坚贞. 2006

[8]1996~2006年福建省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位变化分析. 李艳春,王义祥,黄毅斌. 2009

[9]青枯雷尔氏菌在植株体内分布及其致病力的异质性研究. 刘波,朱育菁,林抗美,肖荣凤,葛慈斌,蓝江林,冒乃和. 2007

[10]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鞘腐病抗病性及生防菌剂防病效果研究. 阮妙鸿,郑秀琴,甘林,黄伟群,代玉立,兰成忠,杨秀娟. 2024

[11]福建省杂交水稻选育研究现状与展望. 黄庭旭,郑家团,游晴如,杨东,张水金,董瑞霞,涂诗航,周鹏. 2012

[12]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研究. 关文瑜,杨军,曾玉荣. 2005

[13]福建农业结构对闽台土地合作利用的影响. 周江梅,林卿. 2002

[14]浅述福建茶业产业化建设. 林铭琳,杨如兴. 2000

[15]区域经济整合与台湾海峡经济区构建. 刘克辉. 2005

[16]对福建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 林梅,张伟利,刘碧云,蔡素星. 2011

[17]浅谈新形势下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策略. 杨军. 2005

[18]台湾农业高科技发展与闽台合作策略. 冯玉兰. 2002

[19]福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杨军. 2002

[20]闽台农村转型的若干成因比较. 丁中文,刘用场.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