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海峰 1 ; 彭强 1 ; 陈重远 1 ; 吴娴 1 ; 吴朝昕 1 ; 张大双 1 ; 姜雪 1 ; 朱速松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稻谷粒厚;重组自交系;连锁图谱;多环境;QTL;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4 年 51 卷 009 期
页码: 103-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粒厚性状是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食味品质的控制因子之一,运用籼爪交(V20B/CPSLO17)遗传背景的重组自交系(RIL)开展稻谷粒厚QTL定位分析,获得粒厚性状主效QTL,为新的粒厚基因挖掘和开发功能分子标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水稻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和籼爪交遗传背景的RIL群体基础上,结合3种不同生态环境(2020年贵州贵阳、2021年贵州贵定、2021年海南三亚)下RIL群体的稻谷粒厚性表型数据,运用 IciMapping 4.0 软件的 ICIM-ADD 方法进行粒厚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结果】稻谷粒厚性状在3种生态环境下均呈现连续单峰分布,其受种植环境因子影响不显著。3种不同生态环境的水稻中共检测到分布在第3、5、8和10号染色体上的5个稻谷粒厚QTL(qGT3-1、qGT5-1、qGT5-2、qGT8-1和qGT10-1),它们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V20B,LOD 值在3.431~14.081,表型贡献率变幅为5.479%~26.483%。2个QTL(qGT5-1和qGT5-2)的表型贡献率超过10%,其中qGT5-2是唯一在2种生态环境(2020 年贵州贵阳、2021 年海南三亚)下被反复检测到的,分别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率的26.483%和14.933%。QTL qGT5-2位点在染色体上的物理距离约为3.9 kb,仅有1个候选基因(LOC_Os05g07920);qGT8-1位点的物理距离约为2.3 kb,仅有1个候选基因(LOC_Os08g10360)。【结论】稻谷粒厚性状呈现出受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遗传特性。qGT5-2是1个稳定遗传且贡献率高的稻谷粒厚主效QTL,对粒厚调控基因挖掘和优质丰产稻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 相关文献
[1]3种不同环境水稻糙米粒重QTL定位研究. 彭强,李祖军,徐海峰,朱速松. 2023
[2]基于重测序定位水稻株高QTL. 刘雪薇,吴朝昕,姜雪,龙武华,朱速松. 2025
[3]多环境条件下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形性状的QTL分析. 戴高兴,翟荣荣,林泽川,王会民,曹立勇,程式华. 2013
[4]水稻粒形性状QTL定位分析. 彭强,张大双,吴健强,张玉珊,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6
[5]贵州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李云,宋吉轩,邓宽平,黄团. 2010
[6]3个群体猪FUT1基因M229与M307位点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雄,王婧,张静,赵春萍,韩雪,史开志. 2020
[7]甘蓝型油菜DH群体抗裂角性的遗传分析. 王会,桑世飞,梅德圣,李云昌,刘佳,付丽,王军,陈玉峰,胡琼. 2014
[8]甘蓝型油菜裂角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崔嘉成,刘佳,梅德圣,李云昌,付丽,彭鹏飞,王军,胡琼. 2013
[9]甘蓝型油菜角果相关性状对抗裂角性遗传贡献率分析. 崔嘉成,梅德圣,李云昌,刘佳,付丽,彭鹏飞,王军,王会,胡琼. 2013
[10]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率QTL定位分析. 叶生鑫,刘颖,彭强,张大双,吴健强. 2016
[11]水稻RIL群体的几个产量相关性状研究. 程江,向关能,郑常祥. 2013
[12]基于SLAF_seq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水稻株高QTL. 姜雪,龙武华,彭强,张习春,刘雪薇,张大双,张玉珊,朱速松. 2021
[13]利用籼粳交RIL群体进行水稻耐冷性鉴定及QTL定位. 吴娴,瞿岩俨,王倩,王忠妮,冉茂胜,张玉珊,朱速松. 2023
[14]水稻中胚轴伸长性状QTL分析. 王倩,吴娴,王忠妮,姜雪,张习春,朱速松. 2023
[15]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籽粒大小QTL定位. 彭强,徐海峰,宫彦龙,吴娴,吴朝昕,吴健强,朱速松. 2023
[16]QTL Mapping by SLAF-seq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andidate Genes for Aphid Resistance in Cucumber. Liang, Danna,Chen, Minyang,Qi, Xiaohua,Xu, Qiang,Zhou, Fucai,Chen, Xuehao,Liang, Danna. 2016
[17]向日葵体细胞胚的QTL分析及标记辅助选择. 黄先群,Fabre F,Saraffi A,刘竹梓,Genzbitelle L. 2013
[18]六棱大麦抗赤霉病QTL的定位(英文). 张立异,陈天青,MARCHAND S,BELZILE F,张爱民. 2015
[19]稻米垩白性状的QTL分析. 张大双,黄培英,彭强,张上都,王际凤,王成招,朱速松. 2013
[20]水稻穗长和有效穗数的QTL定位分析. 刘颖,叶生鑫,彭强,张大双,吴健强,王际凤,黄培英,朱速松.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贵州省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对策研究
作者:唐会会;周维佳;朱速松;裴晓红;吴圣;李敏;靳颖;曾涛;江学海;李祖军;龙武华;彭强;邓茹月;李佳丽
关键词: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种质资源;对策;贵州
-
'苟当3号'水稻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作者:吴朝昕;徐海峰;刘雪薇;李祖军;朱速松
关键词:水稻;苟当3号;叶绿体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
稻鱼共作模式下优质稻品种适应性分析
作者:徐海峰;张大双;唐会会;吴健强;龙江辉;朱速松
关键词:稻鱼共作;水稻品种;米质;农艺性状;产量
-
基于50K液相芯片分析贵州香稻资源遗传多样性
作者:吴娴;王倩;吴朝昕;阙涛;吴钱蓉;龙武华;彭强;朱速松
关键词:香稻;遗传多样性;液相芯片
-
不同育秧方式对黔优35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陈柏原;李祖军;曾涛;龙毅;龙武华;朱速松;黄仁权;陶光耀;苏跃
关键词:米粉专用稻;育秧方式;农艺性状;产量
-
水稻叶绿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自然变异分析
作者:姜雪;龙武华;李祖军;唐会会;吴朝昕;张习春;吴娴;朱速松
关键词:水稻;叶绿素;基因;自然变异
-
基于重测序定位水稻株高QTL
作者:刘雪薇;吴朝昕;姜雪;龙武华;朱速松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株高;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