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施氏鲟、大杂交鲟和西伯利亚鲟卵及体腔液的生化组成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颖 1 ; 孙大江 1 ; 刘晓勇 2 ; 潘鹏 2 ; 曲秋芝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鲟鱼繁育工程中心

关键词: 施氏鲟;大杂交鲟;西伯利亚鲟;酶;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

期刊名称: 水产学杂志

ISSN: 1005-3832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33-38

摘要: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大杂交鲟A.schrencki i(♂)×Huso dauricus(♀)及西伯利亚鲟A.baeri成熟卵子及体腔液的酶、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施氏鲟与大杂交鲟的卵径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吸水后大杂交鲟的卵径显著大于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大杂交鲟卵中谷草转氨酶(GOT,2.83U·g-1)、酸性磷酸酶(ACP,0.69 U·g-1)和碱性磷酸酶(AKP,0.81 U·mg-1)含量最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西伯利亚鲟卵内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力显著升高(P<0.05)。3种鲟鱼卵与体腔液中蛋白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组成差异显著。大杂交鲟体腔液内的ACP活力显著高于施氏鲟体腔液内的ACP活力(P<0.05)。西伯利亚鲟(0.51±0.16μmol·g-1)卵内的Fe含量显著高于施氏鲟(0.35μmol·g-1)和大杂交鲟(0.42±0.12μmol·g-1),而体腔液内均未检测到Fe和Zn,但体腔液中Vc(4.00±2.44μg·L-1)含量显著低于大杂交鲟(5.58±1.53μg·L-1)和施氏鲟(5.47±2.32μg·L-1)(P<0.05)。3种鲟鱼卵及体腔液内的酶、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组成相同,但SDH和ACP活力、Fe和Vc含量存在组织和种间差异,在亲鱼培育时应区别培育。

  • 相关文献

[1]刺参不同部位中主要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英文). 孙伟红,冷凯良,林洪,邢丽红,宁劲松,王志杰,翟毓秀,王泽文,苗均魁,李晓川,韩现琴,刘淇. 2010

[2]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抗病性能比较. 齐茜,刘浩浩,李忠华,买丽坎·依不拉英,白喜军,王文峰,刘晓勇. 2017

[3]五种鱼类卵黄蛋白等电点特性分析. 霍堂斌,张颖,孙大江,曲秋芝. 2007

[4]六种鲟鱼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叶继丹,卢彤岩,刘洪柏,赵吉伟,孙大江. 2003

[5]水温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麦丽开,刘晓勇,潘鹏,孙大江. 2014

[6]三种鲟科鱼类和两种鲑科鱼类卵黄免疫球蛋白性质的比较. 张颖,曲秋芝,霍堂斌,尹家胜,孙大江. 2007

[7]人工养殖施氏鲟和小体鲟精浆微量元素分析. 张涛,庄平,章龙珍,张征,周运涛,蓝泽桥,王正凯. 2003

[8]施氏鲟胚胎发育期中几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张颖,徐式见,徐伟,宋聃,刘晓勇,孙大江,曲秋芝,王斌,夏泳涛. 2016

[9]不同饲粮对虹鳟鱼卵中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姜作发,卢彤岩,刘永,李永发,贾锺贺. 2004

[10]俄罗斯鲟鱼卵与西伯利亚鲟鱼卵的营养成分比较. 高露姣,夏永涛,黄艳青,师伟,庄平,张涛,宋超. 2012

[11]西伯利亚鲟卵黄脂磷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丁建文,庄平,章龙珍,侯俊利,张涛,刘鉴毅,颜世伟. 2009

[12]驼背鲈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区又君,李加儿. 2010

[13]低盐度突变对中国对虾仔虾存活率的影响. 马英杰,张志峰,马爱军,廖承义,孙谧. 1999

[14]瓶鼻海豚肌肉组织营养组成特征分析. 郝淑贤,李来好,杨贤庆,岑剑伟,石红,戚勃,陈胜军. 2008

[15]野生及人工养殖中华鲟幼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宋超,庄平,章龙珍,刘健,罗刚. 2007

[16]南美白对虾饲料的营养分析. 王彩理,刘丛力,滕瑜,朱伯清,徐明启. 2002

[17]糙齿海豚营养组成分析. 石红,王剑河,郝淑贤,李来好,戚勃,岑剑伟,周婉君. 2007

[18]紫外线辐射对西伯利亚鲟精子活力和寿命的影响. 张涛,颜世伟,庄平,章龙珍,田美平. 2009

[19]温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BAI Hai-wen,白海文,ZHANG Ying,张颖,LI Xue. 2011

[20]施氏鲟和小体鲟卵黄蛋白的组成. 齐茜,张颖,孙大江.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