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壳白长牡蛎家系幼体生长存活比较及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宗武 1 ; 李琪 1 ; 张景晓 1 ; 徐成勋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长牡蛎;壳白家系;幼体;生长性状;遗传参数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315-3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以经过连续7代人工选育壳白长牡蛎品系为素材,通过巢式设计,成功构建了12个半同胞家系和29个全同胞家系,同时以未经选育的个体子代为对照组,评估了各家系和对照组幼体在不同日龄下的生长和存活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日龄,壳白长牡蛎家系幼体生长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壳高和存活率分别提高3.65%—14.58%和1.11%—19.26%;生长和存活性状在不同壳白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G11、G15和G35家系在生长和存活率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在19日龄,与壳白家系平均值相比,其壳高的累积生长量分别增加11.87%、17.03%和30.32%,存活率分别提高38.35%、33.41%和51.07%;与对照组相比,其壳高的累积生长量分别增加34.09%、28.18%和49.31%,存活率分别提高65.00%、59.11%和80.18%。同时对壳白长牡蛎幼体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参数进行了评估。壳白长牡蛎幼体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81、0.42—0.88,均属于中高遗传力;壳白长牡蛎幼体不同日龄壳高和壳长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的范围分别为0.35—0.81、0.57—0.85。研究为培育生长性能优良和存活率高的壳白长牡蛎品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 相关文献

[1]壳白长牡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分析. 邢德,李琪,张景晓. 2019

[2]合浦珠母贝幼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其相关性分析. 郭华阳,张殿昌,李恒德,陈明强,吴开畅,李有宁,江世贵. 2011

[3]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刘永新,周勤,张红涛,姜长波,张福崇. 2014

[4]草鱼幼鱼生长性状和肌肉成分的遗传参数估计. 傅建军,张猛,沈玉帮,徐晓雁,孙俊龙,李家乐. 2015

[5]草鱼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 姜鹏,韩林强,白俊杰,樊佳佳,陈柏湘,胡重江,周春龙,李胜杰. 2018

[6]施氏獭蛤早期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 邹杰,张守都,彭慧婧,郑德斌. 2021

[7]彭泽鲫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徐金根,曹烈,金武,何义进,邴旭文,王建民. 2020

[8]大口黑鲈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估计. 李镕,白俊杰,李胜杰,王解香,叶星. 2011

[9]应用不同模型估计虹鳟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 刘宗岳,高会江,白秀娟,谷伟,王炳谦. 2009

[10]罗氏沼虾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相关性. 罗坤,孔杰,栾生,杨翠华,杨国梁,王军毅,张宇飞. 2008

[11]应用重复力模型估计虹鳟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育种值. 王炳谦,刘宗岳,高会江,白秀娟,谷伟,范兆廷. 2009

[12]长牡蛎夏季死亡与养殖环境及自身体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廉伟,温海深,毛玉泽,方建光. 2010

[13]长牡蛎呼吸、排泄及钙化的日节律研究. 任黎华,张继红,方建光,唐启升,刘毅,杜美荣. 2013

[14]栉孔扇贝♀和长牡蛎♂杂交受精及早期胚胎的细胞学研究. 王卫军,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张立敬. 2008

[15]长牡蛎精子超低温冷冻后超微结构损伤研究. 韩龙江,刘清华,许飞,温海深,李军. 2017

[16]长牡蛎酪氨酸酶基因(CgTyr1)SNP多态性与壳色性状的关联. 赵博文,李琪,王九龙,于红. 2020

[17]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和野生群体在摄食和代谢方面的比较. 种金豆,李琪,王涛. 2019

[18]培育密度和投饵量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存活及附着变态的影响. 种金豆,李琪,王涛. 2019

[19]长牡蛎和紫贻贝对浒苔微观繁殖体生物控制的可行性研究. 高亚平,方建光,房景辉,赵永超,吉红九,李文豪,王晓芹,李凤雪,蒋增杰. 2018

[20]酸碱粗提配合超声破碎法制取可溶性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黑色素的研究. 何成,于文超,蔡忠强,魏磊,陈军,李佳荣,盖超伟,李壮,张子豪,郭文,王晓通.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