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粪肠球菌累积对虾夷扇贝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斌 1 ; 陈碧鹃 2 ; 齐占会 3 ; 方建光 2 ; 廉伟 2 ; 任仲 2 ; 王丽丽 2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

2.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粪肠球菌;虾夷扇贝;累积;组织分布;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1 年 18 卷 01 期

页码: 89-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定量分析了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在虾夷扇贝(Pactinopecten yessoensis)中的累积及其组织分布,以及扇贝血淋巴中2种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采用接触染毒法,将扇贝浸泡于含105个细菌细胞/mL的海水中处理2周,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在不同暴露时间和不同扇贝组织中细菌累积数量的变化,并抽取扇贝血淋巴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发现处理第7天时,扇贝中含菌量达到最高,为5.20 lg(CFU/g),第14天时又降低到与第3天相当的水平。而累积速率(RA)在第1天时最高,此后均逐渐降低。结果表明,随着在细菌中暴露时间的延长,扇贝累积的细菌数量增长明显减缓。消化道以及外套膜和鳃中细菌含量最高,比软组织平均值高1个数量级以上;而在血淋巴中含量极低,比软组织平均值低2个数量级以上。血淋巴中SOD和ACP酶活性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7天时2种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实验期间,扇贝血淋巴中免疫酶活性与体内累积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一致。血清中的可溶性免疫因子对细菌侵染更敏感,2种酶活性与扇贝组织中累积的细菌数量具有明显相关性,但在血细胞中则不明显,由此推测血清可能是扇贝杀灭和消化入侵细菌的首要场所。

  • 相关文献

[1]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感染对虾夷扇贝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LI Bin,李斌,CHEN Bi-juan,陈碧鹃,QI Zhan-hui. 2010

[2]致病性粪肠球菌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段亚飞,李健,李吉涛,张喆,刘萍. 2017

[3]8∶2氟调聚羧酸在虾夷扇贝体内的蓄积、分布与转化. 郭萌萌,国佼,李风铃,王智,刘晓玉,翟毓秀,谭志军. 2020

[4]盐度胁迫对近江牡蛎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时少坤,王瑞旋,王江勇,姜敬哲,刘广锋,杨蕊. 2013

[5]病毒感染后杂色鲍部分血清免疫因子的变化. 王江勇,郭志勋,冯娟,潘金培,陈毕生. 2005

[6]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IHHNV-WSSV共感染率调查分析及其对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胡文娟,房文红,江敏,张健龙,王元,顾德平,胡伟国,于忠利,周俊芳. 2015

[7]A3α肽聚糖对牙鲆不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周进,宋晓玲,黄倢,王秀华,陈国福. 2004

[8]黄芩苷增强中国对虾组织免疫和解毒代谢能力. 付媛媛,李健,陈萍,刘磊. 2011

[9]镉胁迫对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王丽丽,夏斌,陈碧鹃,李传慧,唐学玺. 2012

[10]产细菌素Enterocin Y3粪肠球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杨珍珠,陶乐仁,赵陆恺,王元,迟海. 2024

[1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夷扇贝中大田软海绵酸及其天然衍生物. HUI Yun-hua,惠芸华,HUANG Dong-mei,黄冬梅,TIAN Liang-liang. 2014

[12]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受精细胞学观察. 周丽青,杨爱国,刘志鸿,杜方勇,张立敬,王清印. 2003

[13]虾夷扇贝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 ZHENG Guanchao,郑关超,WU Haiyan,吴海燕,GUO Mengmeng,郭萌萌,ZHAO Chunxia,赵春霞. 2016

[14]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繁殖期卵子和卵巢液中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与受精率相关性. 贾玉东,孟振,刘新富,高淳仁,牛华欣,雷霁霖. 2013

[15]镜鲤酸性磷酸酶的QTL分析. 于彬彬,贾志武,张晓峰,郑先虎,郝卓然,于倩,孙效文. 2012

[16]镜鲤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QTL定位分析. 尹森,于倩,郑先虎,于彬彬,张晓峰,曹顶臣,匡友谊,鲁翠云,李超,孙效文. 2012

[17]黄鳍金枪鱼体质量与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周胜杰,杨蕊,于刚,马振华. 2022

[18]野生及养殖茴鱼体内ACP、AKP和CAT活力的比较研究. 赵吉伟,李小龙. 2011

[19]A3α-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磷酸酶及细胞内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陈国福,宋晓玲,黄倢,周进,王秀华. 2007

[20]不同酶解方式对肽聚糖制剂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张悦,宋晓玲,黄倢,韦嵩.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