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Ⅱ“农作物父本中心式”油菜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魏忠芬 1 ; 张太平 2 ; 王军 1 ; 李德文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料作物研究所

2.贵州省农业厅

关键词: 黔油17号;农作物父本中心式;制种技术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07 年 26 卷 11 期

页码: 123-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进行"农作物父本中心式"高产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采用"农作物父本中心式"进行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使田间父本授粉植株均匀合理分布,其母本呈辐射状排列在父本周围,与常规行比排列相比,能显著增加母本植株的结实率,大幅度提高制种产量,其中处理1间4、1间6杂交种产量增产幅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改进后的"农作物父本中心式"采用宽、窄行移栽方式,父本直接稀植在宽行上。在德江县的大面积制种示范中产量达到99.47kg/667m2。(3)"农作物父本中心式"制种模式主要是能保证父本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和丰富的花粉量,同时又能保证单位面积上具有较多的母本株数。

  • 相关文献

[1]优质甘蓝型油菜黔油17号亲本原种的保优繁殖技术研究. 魏忠芬,王军,李德文,张太平. 2007

[2]不同免耕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揭良波,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德文. 2009

[3]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产量性状及增产潜力分析. 王军,魏忠芬,李德文,张太平. 2007

[4]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回归数学模型分析. 魏忠芬,李德文,王军,张太平. 2005

[5]种植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 2005

[6]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Ⅰ父母本不同间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廷国,王达强. 2006

[7]双低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 2006

[8]杂交油菜黔油17号适宜播种期研究. 李德文,张太平,王军,魏忠芬. 2004

[9]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 张太平,王军,魏忠芬,李德文. 2004

[10]优质、高产大穗型糯玉米黔糯768杂交种及亲本繁育技术. 曹绍书,任洪,沈建华,蔡飞,道平惠. 2007

[11]对赤霉素不敏感恢复系杂稻组合黔优568的制种技术. 周乐良,石邦志,伍祥,张上都. 2012

[12]优质杂交油菜三北98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程国平,赵继献,任廷波,戴祥来. 2016

[13]杂交油菜德新油27品种特性及制种技术. 侯剑,侯燕,何惠平. 2013

[14]杂交水稻新组合川香优569高产制种技术. 梁自顺,张上都,伍祥,彭菊,石邦志,陈文强,周乐良. 2015

[15]旱地玉米杂交制种配套技术. 蔡明鸿,朱峰,陈长艳,田飞,周凌,田恩阔. 2012

[16]两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 芮体江,周凌,田飞,和盛,田恩阔. 2011

[17]杂交油菜黔油30号制种技术研究 Ⅱ.母本种植密度和N肥用量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吴仲武,黄泽素,代文东,田景茂,唐容,李德珍. 2012

[18]黔茄2号杂交制种技术. 文林宏,魏祥云,李桂莲,王尔学,李猛. 2006

[19]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30号特征特性及高效制种技术. 范方敏,黄泽素,代文东,曾兵. 2015

[20]黔油20号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制种技术研究. 杨斌,肖华贵,李超,饶勇.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