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PCA方法的夏玉米穗部性状综合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玉坤 1 ; 高根来 1 ; 田玮玮 2 ; 王向东 1 ; 甄胜虎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安泽县农业局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穗部性状;评价函数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5 年 5 卷 03 期

页码: 20-25

摘要: 为了探究不同年际间夏玉米穗部多性状统计数据的内在关联规律,以晋南地区品比圃鉴定2个玉米对照品种和7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调查2011—2013年3年间11个玉米穗部性状因子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4个主成分,评价各杂交组合在穗部性状上的数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际间提取的各主成分侧重反应的穗部性状分量各有不同,但在分别构建主成分评价函数后,主成分评价得分表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品种(‘郑单958’、‘先玉335’)相比,杂交组合PB6和PB7综合主成分得分较高,表现出优异的综合穗部性状信息,存在一定的增产潜力。因此,可将主成分分析作为玉米常规育种的辅助数据分析手段,提高育种效率。

  • 相关文献

[1]不同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玉米穗部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祥利,梁哲军,陶洪斌,王璞. 2010

[2]不同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玉米穗部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祥利,梁哲军,陶洪斌,王璞. 2010

[3]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张桂香. 2004

[4]山西省中晚熟玉米种植区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分析. 李作一,段宏凯,田森林,郑丽萍,刘海,王艳娟,李爱军. 2018

[5]高粱穗部7个性状的遗传分析. 侯荷亭,侯旭东,仪治本,王良群. 1997

[6]不同化控剂处理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研究. 李慧明,段宏凯,平俊爱,李爱军,李卫东,杜志宏,吕鑫. 2016

[7]玉米株高整齐度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翟广谦,陈永欣,田福海,徐惠民. 1998

[8]茬口对不同专用小麦品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靖华,崔欢虎,王裕智,马爱平,亢秀丽. 2006

[9]冬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性分析. 逯腊虎,武计萍,张婷,王玉斌. 2014

[10]玉米穗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侯有良,卢宝红,钟改荣,陈喜明,赵篆芳. 2003

[11]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赵建武,王磊,崔金胜. 2016

[12]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张桂香,翟世宏,李爱军. 2005

[13]山西小麦品(系)种穗部与籽粒性状分析. 张东旭,张俊灵,闫金龙,孙美荣,张树彬. 2017

[14]旱地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综合分析. 陈刚,张中东,王璞,陶洪斌. 2012

[15]矮秆玉米自交系08H67-2穗部性状一般配合力分析. 苏东涛,郑植尹,郑向阳,刘永忠. 2016

[16]十二个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灰色综合评判. 段学艳,高跟来,宁慧云,甄胜虎. 2005

[17]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评价研究. 宁慧云,连晋,赵玉坤,连吉明,高根来. 2013

[18]山西杏树气候生态学研究. 戴桂林,杨晓华,李静江,聂国伟. 2006

[19]苦荞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 李秀莲. 2004

[20]晋北区大豆新品系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冯钰,邢宝龙.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