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吕爽 1 ; 夏苏东 1 ; 高燕 2 ; 张丹 1 ; 尤宏争 2 ; 牟希东 3 ; 孙金辉 1 ; 姜巨峰 2 ; 毛天奇 1 ;
作者机构: 1.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
2.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3.农业农村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白条双锯鱼;受精卵;胚胎发育;仔稚鱼;形态学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1 年 52 卷 012 期
页码: 3303-33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观察记录白条双锯鱼从受精到孵化的胚胎发育及早期个体发育规律,为海葵鱼的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人工海水为养殖用水,在水温(27±1)℃、盐度27‰的条件下,白条双锯鱼自然产卵,经紫外灯照射杀菌后进行人工孵化及仔稚鱼培育,在显微镜下定期观察记录受精卵及仔稚鱼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变化,并手绘制图.[结果]白条双锯鱼受精卵整体上呈长条状,橙红或粉红色,轮廓类似葫芦状的椭圆形,长径2.40~2.60 mm、短径0.90~1.20 mm.依据受精卵的分裂、分化及发育形态,可将白条双锯鱼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和器官形成期.白条双锯鱼受精卵经8~10 d的孵化时间破膜,初孵仔鱼体长4.10~4.50 mm;孵出第1 d即可开口摄食轮虫,孵出后7 d左右由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尾鳍、臀鳍和背鳍彼此分离,此时的体长达7.67±0.48 mm;至孵化后第20 d开始出现第一道白色条纹;孵化后第30 d仔稚鱼体色由黑色转为暗红色,并开始长出第二道白色条纹;从孵化后第50 d第二道白色条纹开始褪去;至孵化后第60 d其体色开始转为红色.[结论]白条双锯鱼胚体发育时间为8~10 d,相较于双锯鱼属其他品种需要更长的孵化时间,究其原因是白条双锯鱼受精卵尺寸更大.此外,孵化环境温度对受精卵的发育时间有明显影响,在适当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白条双锯鱼受精卵发育速度越快.白条双锯鱼仔稚鱼饲养宜分为3个阶段喂养不同类型的饵料,以保证仔稚鱼的高成活率.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美洲鲥鱼嗜水气单胞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王会林;晋怀远;高晔;夏苏东;李杰
关键词:美洲鲥鱼;嗜水气单胞菌;细菌鉴定;毒力基因
-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食蚊鱼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作者:万朝阳;方康;吴金明;牟希东;董芳;张辉
关键词:外来鱼类;生物入侵;物种分布模型;潜在地理分布;生物多样性
-
水丝蚓及人工饲料对草金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作者:宋立民;姜巨峰;赵建;徐林通;王宇;马林
关键词:草金鱼;饵料;生长;体色
-
舟形藻生物膜诱导下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幼虫的变态及其蛋白质组学响应
作者:徐筱琰;杜美荣;蒋增杰;姜娓娓;夏苏东;秦晓芳;严瑾;吕建福
关键词: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舟形藻生物膜;变态;蛋白质组学
-
黄连素与聚β-羟基丁酸酯对大口黑鲈生长、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作者:刘雅荣;夏耘;魏东;张凯;谢骏;王广军;龚望宝;郁二蒙;孙金辉
关键词:黄连素(BBR);聚β-羟基丁酸酯(PHB);大口黑鲈;生长;免疫;肠道菌群
-
西北江三角洲河网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研究
作者:解常鑫;刘乾甫;杨婉玲;魏敬欣;孙金辉;王超
关键词:三角洲河网;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时空特征
-
性类固醇激素在近江牡蛎性腺发育周期的分布特征
作者:朱妍;王文静;夏苏东;刘志鸿;孙秀俊;周丽青;张秀梅;吴彪
关键词:近江牡蛎;性类固醇激素;性腺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