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措施的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冬梅 1 ; 张伟 1 ; 姜春霞 1 ; 王晓娟 1 ; 刘化涛 1 ; 杨柯 1 ; 闫六英 1 ; 刘恩科 1 ; 翟广谦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玉米;旱地;耕作覆盖;土壤环境;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9-508X

年卷期: 2019 年 24 卷 006 期

页码: 26-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解决冷凉区旱地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低温冷凉和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于2011-2014年采用裂区设计,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阳曲县河村,设置4种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研究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处理的土壤水、肥、热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1)秋深耕+秸秆还田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明显提高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3年平均分别提高1.1和1.3℃.覆膜处理3年平均较不覆膜处理增加苗期5 cm日平均地温和日最低平均地温1.7和1.2℃;2)秋深耕+秸秆还田苗期0~10 cm土壤含水量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3)玉米苗期秋深耕+秸秆还田0~12.5 cm土壤紧实度平均为春旋耕+无秸秆还田的3.0倍,从15.0 cm开始2个处理土壤紧实度基本一致.4)连续3年耕作覆盖处理后,秋深耕+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明显得到改善,其中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磷和全钾都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加,增幅分别为5.8%、6.4%和6.1%,覆膜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不覆膜,增幅为8.6%.5)秋深耕+秸秆还田有显著(P<0.01)增产作用,4年平均增加经济产量12.2%,4年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经济产量平均增加25.3%.所有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产量最高.6)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5.4%;而不覆膜处理中,秋深耕+秸秆还田WUE平均较春旋耕+无秸秆还田增加12.0%.因此,目前适宜该区域的蓄水保墒、增温稳温、培肥地力和高产高效的土壤耕作覆盖措施为秋深耕+秸秆还田+覆膜.

  • 相关文献

[1]地膜覆盖导致旱地玉米减产的负面影响. 张冬梅,池宝亮,黄学芳,刘恩科,张健. 2008

[2]4种旱地耕作方法下不同覆盖形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郑联寿,贾志森,智建奇,苏申酉,李泉泽. 2005

[3]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张冬梅,张伟,樊修武,黄明镜,黄学芳,刘恩科,池宝亮. 2011

[4]旱地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综合分析. 陈刚,张中东,王璞,陶洪斌. 2012

[5]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环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伟,张冬梅,樊修武,刘恩科,池宝亮. 2010

[6]农田残膜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解红娥,李永山,杨淑巧,王娇娟,吴秀峰,武宗信. 2007

[7]旱塬地玉米农田免耕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 晋凡生,张宝林. 2000

[8]冷凉区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研究. 张冬梅,姜春霞,张伟,王晓娟,刘化涛,杨柯,闫六英,刘恩科,翟广谦. 2018

[9]日光节能温室节水灌溉对西葫芦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美玲,焦晓燕,韩彦龙,王劲松,刘鑫. 2009

[10]生物炭及施肥对土壤环境和高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宁,焦晓燕,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郭珺,丁玉川,王立革. 2016

[11]探墒播种对土壤环境及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张伟,翟广谦,张冬梅,姜春霞,刘恩科,杨柯. 2017

[12]旱地玉米两种秸秆覆盖方法. 赵克明. 1992

[13]晋中旱地玉米耗水规律及农田水分平衡研究. 陈奇恩,萧复兴,晋凡生,李海金,朱亚丽. 1991

[14]渗水地膜覆盖玉米试验研究综述. 殷海善,姚建民,杨瑞平. 2000

[15]不同农田管理措施旱地玉米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张冬梅,池宝亮,黄学芳,张健. 2007

[16]旱地玉米微孔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 刘贵锋,曹昌林,高德进,乔建清,池宝亮. 2002

[17]破解大面积旱地玉米增产难题是山西省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王娟玲. 2009

[18]特旱年旱地玉米限额补灌水肥效应分析. 张定一,张虎,王建军. 1998

[19]渗水地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全发,殷海善. 2002

[20]旱地玉米秸秆覆盖方式的灰色评估. 王盛霞,薛宗让,邢丽萍.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