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食用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一芝 1 ; 郭小丁 1 ; 贾赵东 1 ; 马佩勇 1 ; 边小峰 1 ; 禹阳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农业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食用甘薯;胡萝卜素;花青素;育种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1419-14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21世纪前中国食用甘薯品种主要以黄心为主,进入21世纪后保健功能强的红心和紫心甘薯成为中国甘薯育种的主要目标,各育种单位育成了一系列优良的红心或紫心食用甘薯品种。本文通过对中国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历程的回顾,阐述了传统食用甘薯品种和特色食用甘薯品种的育种成就,分析了中国不同阶段对食用甘薯品种的品质要求,提出了不同用途食用甘薯品种选育的育种思路,并对中国食用甘薯品种选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相关文献

[1]甘薯病毒病复合体对不同甘薯品种品质的影响. 张成玲,杨冬静,孙厚俊,马居奎,谢逸萍. 2019

[2]食用甘薯品种选育及系谱分析. 谢一芝,贾赵东,边小峰,马佩勇,禹阳,郭小丁. 2021

[3]紫心甘薯育种现状及展望.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2

[4]食用甘薯品种的部分理化特性与口感品质的关系. 王庆南,戎新祥,周一波,陈正宏,赵荷娟,程润东,佘义斌. 2007

[5]发展鲜食甘薯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李洪民. 2005

[6]甘薯F1代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及遗传趋势探讨. 谢逸萍,马飞,李洪民,李秀英,李强,马代夫,许士礼. 2005

[7]甘薯F_1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及遗传趋势探讨. 谢逸萍,马飞,李洪民,李秀英,李强,马代夫,许士礼. 2006

[8]高胡萝卜素甘薯品种苏薯2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马佩勇,边小峰. 2015

[9]金雀异黄素和环鸟苷酸调控葡萄果实花青素积累. 朱云娜,王中华,汪良驹. 2009

[10]Ipomoea trifida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NS的电子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ZHANG An,张安,CAO Qing-he,曹清河,ZHOU Zhi-lin,周志林,ZHAO Dong-lan. 2013

[11]不同品种紫甘薯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 孙健,王洪云,钮福祥,徐飞,岳瑞雪,张毅,朱红. 2013

[12]甘薯块根内活性物质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 李洪民,唐忠厚. 2007

[13]外界因素对徐紫薯3号产量与花青素积累的影响. 唐维,李强,张允刚,王欣,后猛,刘亚菊,闫会,马代夫. 2015

[14]冷冻对甘薯紫色花青素提取的影响. 徐飞,钮福祥,孙建,朱红,岳瑞雪,张毅,张文婷. 2018

[15]紫甘薯花青素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古荣鑫,胡花丽,刘雨辰,周杰,李鹏霞,朱树华. 2012

[16]山药花青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解析. 殷剑美,王立,张培通,韩晓勇. 2018

[17]壳寡糖与紫甘薯花青素处理对采后肥城桃褐腐病的控制效果及机理研究. 古荣鑫,朱丽琴,刘娜,徐亚宏,周杰. 2013

[18]不同地区紫薯的花青素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张毅,钮福祥,孙健,徐飞,朱红,岳瑞雪. 2017

[19]生菜富硒富花青素研究现状与展望. 魏国平,王宇萧,杨立飞,刘丹丹. 2019

[20]基于生物酶法的酰基化桑椹花青素的制备与特性. 蒋希芝,徐磊,张蓓,辛向东,Thomas Attaribo,桂仲争.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