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鱼类营养级在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纪炜炜 1 ; 李圣法 2 ; 陈雪忠 3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营养级;海洋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群落大小结构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0 年 17 卷 04 期

页码: 878-8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营养级是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的核心概念,最早用于反映食物网中生命体的位置。近年来,营养级广泛应用于群落和生态系统研究中。作者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经验,分析了国内外营养级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显示,营养级耦合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海洋生态学研究中优势明显。随着研究的深入,营养级概念的缺陷也逐渐显露,但新方法、新技术(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产生可能为解决此问题带来帮助。在传统营养级研究基础上,近年来群落平均营养级概念的提出,扩充了营养级概念的内涵。群落平均营养级不仅可以揭示系统或群落的营养格局和结构组成特征,也能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和外界干扰程度,应作为群落营养动力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营养级的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是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内容,是揭示系统动态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此外,将群落大小结构和营养级相关联的新思路有效避免了营养级划分过程的局限性,是营养动力学的重要进展。

  • 相关文献

[1]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大亚湾紫海胆食性分析. MO Bao-lin,莫宝霖,QIN Chuan-xin,秦传新,CHEN Pi-mao,陈丕茂,YUAN Hua-rong,袁华荣,FENG Xue,黎小国,TONG Fei. 2017

[2]病毒:海洋生态动力学和疾病学研究的创新点. 李娟,黄倢,唐学玺. 2005

[3]近岸海域底质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初步研究. 甘居利,贾晓平,林钦,李纯厚,王增焕,周国君,王小平,蔡文贵,吕晓瑜. 2000

[4]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理论与实践. 刘慧,苏纪兰. 2014

[5]河口及近岸海域低氧环境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顾孝连,徐兆礼. 2009

[6]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海洋生态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分析. 李慧峰,李继龙,陈新军,杨文波. 2018

[7]海洋生态系统的多用途及其影响. 方海. 2003

[8]人工鱼礁构建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为例. 秦传新,陈丕茂,贾晓平. 2011

[9]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唐启升,苏纪兰. 2001

[10]拖网捕捞对东海渔业资源种群结构的影响. 樊伟,周甦芳,崔雪森,程炎宏. 2003

[11]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基础研究的发展——国际趋势和国内需求. 苏纪兰,唐启升. 2005

[12]正在发展的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态研究计划(GLOBEC). 唐启升. 1993

[13]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机遇、困难与挑战. 孙晓霞,冷疏影,张亮,庄志猛,沙忠利,魏皓,孙松. 2025

[14]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的食性研究. 余景,赵漫,陈丕茂,张月平. 2016

[15]汕尾甲湖湾附近海域鱼类结构季节变动研究. 黄吉万,李腾,孙典荣,刘岩,刘胜男,单斌斌,杨长平. 2018

[16]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长江口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级的研究. 闫光松,张涛,赵峰,王思凯,杨刚,王妤,章龙珍. 2016

[17]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胶州湾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隋昊志,韩东燕,薛莹,麻秋云,徐宾铎,任一平. 2017

[18]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区食物网结构研究. 张博伦,郭彪,于莹,徐晓甫,王硕. 2019

[19]基于营养级法的福建省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评估探析. 岳冬冬,吕永辉,于航盛,李旭君. 2018

[20]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营养生态位研究. 石娟,刘永,李纯厚,王腾,赵金发,宋晓宇,谢宏宇.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