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V、Cr、Co、Ni的形态特征及潜在风险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柏育材 1 ; 张海燕 1 ; 郑亮 1 ; 纪炜炜 1 ; 阮雯 1 ; 徐亚岩 1 ;

作者机构: 1.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环境评价事业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重金属;形态;影响因素;沉积物;长江口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23 年 45 卷 004 期

页码: 490-4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补充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中V、Cr、Co、Ni分布研究的历史基础数据,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对比和参考,对2011 年9 月长江口邻近海域28 个站位沉积物中重金属V、Cr、Co、Ni的分布特征、赋存形态、影响因素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V、Cr、Co、Ni总含量在杭州湾北部(金山沿海)和舟山群岛附近(浙江省钱塘江入海口外)有两个明显的高值区.形态分析表明,各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中V和Cr的活性形态远小于残渣态.各金属元素活性形态的高值区出现在北部近岸和南部外海,其在北部海域有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而在南部海域变化不明显,说明这些金属活性形态受陆源和海源共同影响.各金属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呈现出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现为陆源属性;而碳酸盐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在外海海域含量相对较高,表现为海源属性.V和Co的活性形态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易受酸碱度的影响;而Cr和Ni的活性形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易受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富集因子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各金属元素基本没有富集.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评价可知,V、Cr为无污染,Ni为基本无污染,Co为轻度污染.

  • 相关文献

[1]渤海湾表层沉积物各形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徐亚岩,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 2012

[2]长江口临近海域沉积物中Cu和Zn赋存形态的分异及对潜在生态风险的影响. 徐亚岩,柏育材,王云龙. 2017

[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时空分布及污染分析. 李磊,平仙隐,王云龙,蒋玫,唐峰华,沈新强. 2012

[4]渤海湾各形态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徐亚岩,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柏育材. 2011

[5]东海近海沉积物铜和锌的活性形态对潜在污染风险的影响. 徐亚岩,柏育材,尹艳娥,平仙隐,王云龙. 2015

[6]渤海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时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霍素霞,邢聪聪,朱超祁,张红,程升,姜君,单红仙. 2017

[7]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刘军,臧家业,冉祥滨,赵晨英,刘季花,王小静. 2017

[8]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及生源要素分布特征. 樊鑫,程芳晋,俞志明,宋秀贤. 2017

[9]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李磊,蒋玫,王云龙,袁骐,徐国栋,沈新强. 2014

[10]长江口南汇潮滩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净化功能. 丁峰元,左本荣,庄平,袁峻峰. 2005

[11]春、夏季长江口海水、沉积物及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 黄厚见,平仙隐,李磊,廖勇,沈新强. 2011

[12]长江口南支沉积物对卤虫的毒性效应研究. 晁敏,伦凤霞,王云龙,沈新强. 2010

[13]台湾东黑潮主流区近千年来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与来源. 王越奇,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王启栋. 2019

[14]胶州湾沉积物重金属形态不同浸取方法的比较与污染讯息指示作用初探. 梁宪萌,宋金明,段丽琴,袁华茂,李宁,李学刚. 2016

[15]胶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刘兆庆,徐方建,田旭,徐丰,赵永芳,李安春,江祖州,殷学博. 2017

[16]近海海水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以海南新村港为例. 巩慧敏,刘永,肖雅元,李纯厚. 2018

[17]红海湾表层沉积物铅、锌污染的判断与分析. 甘居利,贾晓平,林钦,王增焕,李纯厚. 2000

[18]南海北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和污染状况. 甘居利,贾晓平,李纯厚,蔡文贵,王增焕,吴洽儿. 2003

[19]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估. 徐亚岩,柏育材,纪炜炜,阮雯,郑亮,王云龙. 2019

[20]春、夏季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模糊综合评价及来源分析. 李磊,平仙隐,王云龙,蒋玫,袁骐,沈新强.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