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三疣梭子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叶绿素a的变化特征及粒级结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忠 1 ; 王跃斌 1 ; 陆建学 2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养殖模式;叶绿素a;粒级结构;贡献率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2 年 34 卷 02 期

页码: 177-1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0年6~11月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池塘中观测了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及其粒级结构。结果表明:池塘中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5.29±0.13)~(48.00±15.03)mg.m-3,最低值出现在养殖初期6月份,最高值出现在夏季8月份。养殖期间,池塘叶绿素a浓度显著高于港湾和近海。比较3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叶绿素a浓度,以"高位池"最高,"底充氧"其次,"增氧机"最低,但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出养殖初期低,然后迅速上升,至8月份达最高值,再缓慢下降。分析认为,在海水养殖生态系统中,叶绿素a浓度主要受环境因子尤其是营养盐浓度分布的影响。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中叶绿素a浓度粒级结构表明,Nano-粒级为主要贡献者,平均贡献率达66.9%;Pico-粒级次之,平均贡献率为22.8%;Net-粒级贡献率最小,仅为10.3%。在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中,Nano-粒级浮游植物是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来源,而Pico-粒级光合微生物对初级生产力的作用不容小视。

  • 相关文献

[1]獐子岛海域冬季分级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巍. 2018

[2]獐子岛及邻近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巍,蔺凡. 2018

[3]凡纳滨对虾大水面高盐养殖水体叶绿素a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孙怡茹,张继红,吴文广,杜彦秋,孙威,冯旭,康秦梓,孔杰. 2024

[4]大亚湾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对温排水和营养盐输入的响应. 谢福武,刘华雪,黄洪辉,宋星宇. 2018

[5]2014年冬季热带西太平洋雅浦Y3海山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级结构. 张文静,孙晓霞,陈芸燕,李俊磊,杜娟. 2016

[6]冬季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色素特征的日变化研究. 陈飞羽,江涛,张玲,王小冬,马长江,王朝晖. 2016

[7]2016年春季西太平洋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代晟,孙晓霞,梁俊华,田梓杨,刘涛. 2017

[8]三疣梭子蟹抱卵体质量与抱卵量、排幼量及Ⅰ期溞状幼体大小的关系. 李玉全,高保全,戴芳钰. 2009

[9]渤海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放流状况与效果. YANG Wen-bo,杨文波,LI Hui-qin. 2010

[10]我国海水蟹类养殖现状与发展目标. 乔振国. 2008

[11]微卫星DNA标记用于三疣梭子蟹家系亲子关系的鉴定. 刘磊,李健,刘萍,高保全,陈萍,戴芳钰,王学忠. 2009

[12]牙鲆亲本对子代贡献率的实验研究. 陈睿毅,王桂兴,刘海金,王玉芬,司飞,姜宏波. 2012

[13]鳜鱼养殖池塘水体叶绿素a与16项水生态因子的关系. 赖子尼,余煜棉,庞世勋,杨婉玲,魏泰莉,夏莲. 2004

[14]长江口邻近海域春季藻华与水体层化的关系. 周正熙,于仁成,吕颂辉,管卫兵,周名江. 2016

[15]茅尾海夏季海水与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空间分布研究. 廖秀丽,黄洪辉,刘华雪,戴明,于杰,田梓杨. 2013

[16]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模型. 袁德奎,姚鹏辉,徐晓甫,聂红涛. 2016

[17]大连地区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分布和初级生产力估算. 姜北,薛克,周遵春,潘玉洲. 2010

[18]1997-2010年胶州湾叶绿素a浓度数据集. 赵永芳,郑珊,孙晓霞,孙松. 2020

[19]桑沟湾浮游植物粒径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李凤雪,蒋增杰,高亚平,杜美荣,王晓芹,李文豪,侯兴,董世鹏,王军威,张义涛. 2020

[20]北太平洋鱿鱼渔场叶绿素a分布特点及其与渔场的关系. 沈新强,王云龙,袁骐,黄洪亮,周爱忠.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