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宫秀杰 1 ; 钱春荣 1 ; 于洋 1 ; 马军韬 1 ; 肖佳雷 1 ; 王俊河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深松;少耕;土壤物理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09 年 05 期

页码: 38-40+4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利用率、土壤蓄水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少耕后,土壤容重在土壤耕层10~40 cm的范围内比对照降低22.1个百分点;土壤含水量在土壤耕层10~30 cm范围内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并在15~25 cm达极显著水平;土壤耕层0~50 cm范围内田间持水量均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时,深松少耕后玉米田增产1 602 kg.hm-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 相关文献

[1]深松对半干旱区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徐莹莹,杨慧莹,王晨,王宇先,徐婷. 2021

[2]深松免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赵杨,姜宇博,王俊河,马军韬. 2009

[3]不同深松处理对东北盐碱土耕层结构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宇先,王俊河,任翠梅,刘玉涛,杨慧莹,徐莹莹,高盼,赵蕾,胡继芳. 2018

[4]黑土区深松改土对玉米产量形成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王俊河,郝玉波,姜宇博,钱春荣,于洋,宫秀杰,李梁. 2014

[5]黑龙江早熟地区深松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状态的影响. 杨耿斌,刘兴焱,王立春,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毛彦芝. 2014

[6]寒地花生-玉米轮作少耕高产栽培技术. 钟鹏,刘杰,孙彬,张楠,王粟,于洪久,王大蔚. 2016

[7]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高盼,王宇先,杨慧莹,于侃超,葛选良,迟莉,樊景胜. 2018

[8]不同施肥模式对坡耕地土壤物理性状、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孟祥海. 2013

[9]不同深松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赵伟. 2011

[10]深松垄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玉涛,王宇先,张树权,杨慧莹,周恩昊,连永利,宋秀丽. 2014

[11]深松与施氮对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明,来永才,李炜,肖佳雷,毕影东,刘淼,李琬,齐华. 2013

[12]玉米大垄双行松卡轮耕高产技术模式. 李占军,付志杰,门龙楠. 2015

[13]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 2024

[14]大豆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盖志佳,刘婧琦,刘爱群,韩德贤,赵桂范,唐晓东,刘伟婷,张敬涛. 2013

[15]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王晓军,高洪生,李伟群,陈雪丽. 2017

[16]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甜菜生长的影响. 张春峰,刘峰,祖元刚,孟庆英,王囡囡,朱宝国. 2013

[17]北方一作区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模式要点. 马子竣,刘玲玲,汝甲荣,骆成刚,孙继英. 2019

[18]不同深松年限对半干旱区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王宇先,杨慧莹,徐莹莹,王俊河,谭可菲. 2018

[19]深松对黑土区土壤物理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马星竹. 2020

[20]1GZL-350深松联合整地机结构及安装调试与维护. 王晨平,王海礁.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