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光照对中华鲟幼鱼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章龙珍 1 ; 王妤 1 ; 庄平 1 ; 刘鉴毅 1 ; 赵峰 1 ; 冯广朋 2 ; 刘健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关键词: 中华鲟;血浆蛋白;血脂;血糖;血浆酶;无机离子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0 年 32 卷 02 期

页码: 141-1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测定了自然光周期(对照组,白天平均76 lx、晚上0 lx)、全光照(940 lx)和全避光(0 lx)三种光照周期下养殖70 d的中华鲟幼鱼生长指标(体重、全长、体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3种光照周期下的中华鲟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避光组中华鲟幼鱼血液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含量最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甘油三酯(TRIG)、肌酐(CREA)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高,TRIG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全光照组无显著性差异,CREA与全光照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AST均无显著性差异。全光照组中华鲟血液中血清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最低,但与全避光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葡萄糖(GLU)、尿素氮(BUN)含量最高,与全避光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乳酸脱氢酶(LDH)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最高,LDH与全光照组和全避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ALP与全光照组和全黑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三种光照周期下的无机离子含量除Mg2+外,Na+、K+、Cl-、Ca2+、P3+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 相关文献

[1]盐度驯化下施氏鲟的血液生化指标. 黄晓荣,章龙珍,庄平,张涛,冯广朋,赵峰. 2007

[2]人工养殖不同年龄史氏鲟的血液生化指标. 章龙珍,庄平,张涛,李大鹏,张征,黄晓荣,冯广朋. 2007

[3]Na+、K+、Ca2+、Mg2+、葡萄糖和甘油浓度对拟赤梢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王雨,杨建,耿龙武,张宇婷,徐伟,丛艳锋,杜汝君. 2022

[4]中国明对虾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肌肉中滋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郭建港,何玉英,王琼,郑礼,李健. 2022

[5]盐度对咸海卡拉白鱼生长及组织学特征的影响. 王信海,蔺玉华,姜秋俚,姜爱兰,周伯文. 2008

[6]运输胁迫对银鲳血清皮质醇、血糖、组织中糖元及乳酸含量的影响. 彭士明,施兆鸿,李杰,尹飞,孙鹏,王建钢. 2011

[7]低pH水平对鲤鱼生长及血糖浓度影响的研究. 卢健民,卢玲,蔺玉华,夏重志,战培荣. 2001

[8]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水平对鲈鱼生长、生理状态参数及体组成的影响. 窦兵帅,梁萌青,郑珂珂,陈壮,王新星. 2014

[9]两种环境胁迫下果寡糖对罗非鱼血液中皮质醇及血糖的影响. 张意敏,朱华平,卢迈新,刘志刚,可小丽,高风英,黄樟翰. 2013

[10]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Na~+/K~+-ATP酶及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 杨宇晴,余德光,谢骏,郁二蒙,李望东,王广军,王海英,龚望宝. 2010

[11]水温对刀鲚幼鱼耗氧率、窒息点、血糖及肌肝糖元指标的影响. 徐钢春,聂志娟,薄其康,徐跑,顾若波. 2012

[12]10‰盐度对长江刀鲚幼鱼装载和运输胁迫中应激指标的影响. 徐钢春,杜富宽,聂志娟,殷文健,徐跑,顾若波. 2015

[13]铬盐对鲤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蔺玉华,富惠光,梁志龙,卢建民. 2000

[14]盐度变化对斜带石斑鱼生理生化因子的影响. 余德光,杨宇晴,王海英,谢骏,郁二蒙,王广军,龚望宝. 2011

[15]急性高渗胁迫对中华绒螯蟹雄蟹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血蓝蛋白、血糖与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王悦如,李二超,陈立侨,王晓丹,张凤英,高露姣,龙丽娜. 2012

[16]镁对草鱼生长、形体、肝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 汪福保,罗莉,文华,高开进,陈任孝,郭玉阳,朱根廷. 2011

[17]两种微藻油对高脂小鼠脂类代谢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吴垠,刘伟娜. 2010

[18]饲料中添加氧化三甲胺对哲罗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消化道脂肪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常安,徐奇友,许红,尹家胜,王洋. 2012

[19]大豆浓缩蛋白对中华鲟幼鱼生长、血脂和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刘伟,文华,蒋明,吴凡,赵宇江,高攀,石莹. 2010

[20]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地形分析. 张辉,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危起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杨德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杜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陈细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张慧杰,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