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种植密度对不同甜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草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邹凤轩 1 ; 贺春贵 2 ; 王国栋 1 ; 何振富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品种;甜高粱;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草量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20 年 012 期

页码:

摘要: 观察了陇甜高1号、陇甜高2号和大卡BMR等3个甜高粱品种在不同的密度下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草量.结果表明,陇甜高1号株高高于陇甜高2号和大卡BMR,为340.89cm;大卡BMR茎粗和主茎叶片数均高于陇甜高1号和陇甜高2号,茎粗为22.04 mm,主茎叶片数为14.44枚;陇甜高2号分蘖数高于陇甜高1号和大卡BMR,为2.04个.陇甜高1号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在13.34万穴/hm~2时为最高,分别为108.88、30.56 t/hm~2;大卡BMR在10.01万穴/hm~2下干物质产量高于其他密度.综合比较,在试验条件下,陇甜高1号种植密度以13.34万穴/hm~2较好,大卡BMR种植密度以10.01万穴/hm~2为宜.

  • 相关文献

[1]不同甜高粱品种(系)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何振富,贺春贵,陈平,王斐. 2021

[2]种植密度对夏季复播光敏型高丹草的影响研究. 边琳鹤,王斐,贺春贵,何振富. 2018

[3]9个青贮玉米品种在兰州新区的适应性鉴定分析. 刘霞霞,雷康宁,王红丽,王昱. 2024

[4]不同类型饲草高粱生产性能与饲用品质的差异分析. 何振富,贺春贵,王斐,陈平. 2021

[5]不同栽培方式下光敏型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产草量相关性的因子分析. 王斐,何振富,贺春贵. 2018

[6]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晓娟,何海军,寇思荣,周玉乾,刘忠祥,杨彦忠,连晓荣,周文期. 2019

[7]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彦军,王兴荣,李玥,李永生,李峰,苟作旺,张恺东,祁旭升. 2021

[8]冷凉灌区马铃薯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平,谢成俊,孙振荣,陈娟,王镭,彭文静. 2023

[9]种植密度和施肥对饲用型藜麦生长特性的影响. 张圣昌,魏玉明,马丽娜,杨钊,刘文瑜,黄杰,刘欢,杨发荣. 2025

[10]品种、密度与覆膜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尚中,樊廷录,赵刚,王磊,党翼,张建军,唐小明,王淑英. 2017

[11]品种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王瑛,苏亚军,吴建平,李玉,豆思远,张瑞,李泽民,贾莉,雷赵民. 2023

[12]甘肃东部夏播大豆品种引进筛选与评价. 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张国宏,范珍珠. 2013

[13]陇东旱塬区宜机收玉米品种的性状指标综合评价. 张铠鹏,赵海燕,续创业,王腾飞,赵刚,党翼,李尚中,周刚,王磊,张建军,樊廷录. 2024

[14]播量与留茬高度对老芒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生文,史静,宫旭胤,汪茜,武慧娟,张丽珍,陈本建. 2015

[15]播量与刈割次数对老芒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生文,史静,宫旭胤,汪茜,武慧娟,张丽珍,陈本建. 2014

[16]种植密度对陇东旱塬区光敏型高丹草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何振富,贺春贵,王国栋,刘陇生. 2018

[17]小黑麦在祁连山牧区引种试验研究. 宫旭胤,汪晓娟,张利平,李成,冯明廷,海菊花,刘婷. 2014

[18]不同温度和处理对甜高粱茎秆贮存效果的影响. 王斐,何振富,陈平,贺春贵. 2021

[19]甜高粱概念辨析及栽培群概念在饲用高粱品种研究中的应用. 贺春贵. 2021

[20]外源NO对盐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旺田,谢光辉,刘文瑜,王宝强,郑凯翔,魏晋梅.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