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耕作方式对石灰性褐土磷脂脂肪酸及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裴雪霞 1 ; 党建友 1 ; 张定一 1 ; 王姣爱 1 ; 张晶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石灰性褐土;秸秆还田;隔年深松;深翻;连年旋耕;磷脂脂肪酸;土壤酶活性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4 年 25 卷 08 期

页码: 2275-22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索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研究了秸秆还田下旋耕(RT)、深松(ST)、深翻(CT)和秸秆不还田旋耕(CK)4种耕作方式对石灰性褐土磷脂脂肪酸(PLFA)特性及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处理的水解酶活性、养分含量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较大差异;秸秆还田增加了PLFA的种类、总PLFA含量及细菌、放线菌PLFA含量,但降低了土壤真菌PLFA含量,说明真菌较细菌更能适应贫瘠的环境.深松和深翻处理的PLFA总量均高于旋耕和CK处理,两处理分别较CK处理高74.7%和53.3%,表明深松和深翻更有利于作物生长.深松和深翻还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为作物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利的土壤条件.

  • 相关文献

[1]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生物炭对高粱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南江宽,王浩,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焦晓燕,Louis McDonald. 2018

[2]酸性物质对石灰性褐土上小麦吸磷能力的影响. 郭堃梅,韩和平,黄学芳,王改兰,池宝亮. 2001

[3]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褐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武爱莲,丁玉川,焦晓燕,王劲松,董二伟,郭珺,王浩. 2016

[4]解磷剂对种植小麦石灰性土壤磷的影响. 杨跃江,张定一,邵海林,党建友,裴雪霞,吴忠攀,王全亮. 2006

[5]酸性物质对石灰性褐土上小麦产量的影响. 郭堃梅,黄学芳,王改兰,韩和平,池宝亮. 1999

[6]氮钾配施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杜新民,张永清,吴忠红,裴雪霞. 2007

[7]施用生物炭和秸秆对石灰性褐土氮肥去向的影响. 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王立革,郭珺,南江宽,韩雄,Louis McDonald,焦晓燕. 2019

[8]旱地休闲期间翻耕及覆盖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 李光,白文斌,高志强,任爱霞. 2019

[9]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裴雪霞,周卫,梁国庆,孙静文,王秀斌,艾超,李双来. 2010

[10]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张瑞娟,李华,王爱英,张强,郜春花. 2013

[11]种植转Bt基因棉花不同年限土壤PLFA指纹特征与差异. 李永山,范巧兰,刘凯,陈耕,张冬梅,贾峥嵘,柴永峰,席凯鹏,张建诚. 2015

[12]土壤微生物群落表征中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研究进展. 张瑞娟,李华,林勤保,张强,郜春花. 2011

[13]利用PLFA方法研究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 李永山,范巧兰,陈耕,柴永峰,张冬梅,李燕娥. 2009

[14]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Zhengxing Yang,杨振兴,Huaiping Zhou. 2012

[15]长期施沼肥对果园土壤肥力和苹果品质的影响研究. 牛伟,鹿茸,田琴,孙楠,张丽珍. 2014

[16]连作对土壤及谷子产量的影响. 卢成达,李阳,孙迪,张丽娜. 2018

[17]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白雪,周怀平,解文艳,杨振兴,程曼,杜艳玲. 2018

[18]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贾伟,周怀平,解文艳,关春林,郜春花,石彦琴. 2008

[19]连作对高粱生长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樊芳芳,王劲松,董二伟,焦晓燕,丁玉川,武爱莲,郭珺,王立革. 2016

[20]风化煤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党建友,王秀斌,裴雪霞,杨峰,程麦凤,王姣爱,张定一.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