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TaqMan等位基因技术鉴定烟粉虱MEAM1和MED隐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晶 1 ; 郭晓军 2 ; 王甦 2 ; 王昱超 2 ; 罗晨 2 ; 张帆 2 ; 李绍勤 1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烟粉虱;隐种;mtDNA COI;SNP;等位基因选择性PCR;荧光定量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13 年 56 卷 01 期

页码: 100-1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MEAM1和MED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两种重要的外来入侵隐种,在我国部分地区常混合发生,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MED隐种危害寄主范围更广,对多种杀虫剂具有较高抗性,防治上更为困难。因此,如何快速鉴定烟粉虱MEAM1和MED隐种,对于烟粉虱防治策略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I,mtDNACOI)基因保守区域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靶标,应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借助TaqMan-MGB荧光染色标记探针,建立了一种鉴定烟粉虱MEAM1和MED隐种的等位基因选择性PCR方法,并对北京11个区县的14个烟粉虱种群进行了隐种鉴定。结果表明,北京地区14个烟粉虱种群样本与已知烟粉虱MED隐种种群在荧光值分布上聚为一簇,为MED隐种。该鉴定方法具备SNP基因分型的优点,可快速、可靠、高通量地鉴定烟粉虱MEAM1和MED,为烟粉虱隐种鉴定及遗传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可选途径。

  • 相关文献

[1]烟粉虱的种下变异和我国的分布现状. 罗晨. 2005

[2]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协同控制效果研究. LI Shu,李姝,LAO Shui-Bing,劳水兵. 2014

[3]B型烟粉虱在甘蓝上的产卵行为观察. ZHANG Xiao-Man,张晓曼,WANG Su. 2014

[4]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罗晨,张帆,唐斌,张芝利. 2001

[5]丽蚜小蜂对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寄生选择作用. 张帆,罗晨,张君明,王素琴. 2005

[6]大草蛉和东亚小花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研究. 刘爽,福建农林大学植保学院,张帆. 2005

[7]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控制作用研究. 劳水兵,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张君明,王文凯,张帆. 2006

[8]棉田周边杂草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调查. 孟昭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张帆. 2006

[9]烟粉虱生物型研究. 罗晨,阎凤鸣,张芝利. 2001

[10]京郊粉虱与天敌的种群动态. ^A罗晨^B1^D1%^A王素琴^B2^D1%^A崔文清^B3^D2%^A张芝利^B4^D1. 2004

[11]植物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郝岗平,杨清,吴忠义,曹鸣庆,黄丛林. 2004

[12]我国75份小麦品种SNP和SSR指纹图谱构建与比较分析. 刘丽华,刘阳娜,张明明,李宏博,庞斌双,赵昌平. 2020

[13]基于SNP标记的小麦高通量身份鉴定模式. 刘丽华,庞斌双,刘阳娜,李宏博,王娜,王拯,赵昌平. 2018

[14]SNP的检测方法及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麻艳超,郭振清,周丽艳,陈普,陆鸣,东方阳,王建设. 2014

[15]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出现的新型分子标记. 赵雪,谢华,马荣才. 2007

[16]我国玉米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及应用进展. 赵久然,王凤格,易红梅,田红丽,杨扬. 2015

[17]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几种新型分子标记. 张伟峰,于拴仓,郝浩永,陈莉. 2010

[18]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SNP核心引物的确定及高通量检测方案的建立. 王蕊,施龙建,田红丽,易红梅,杨扬,葛建镕,范亚明,任洁,王璐,陆大雷,赵久然,王凤格. 2021

[19]利用SNP标记对51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 吴金凤,宋伟,王蕊,田红丽,李雪. 2014

[20]利用核心SNP位点鉴别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宋伟,王凤格,田红丽,易红梅,王璐,赵久然.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