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洛氏的人工繁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永泉 1 ; 徐伟 1 ; 席庆凯 1 ; 张庆余 1 ; 尹家胜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洛氏;雌雄鉴别;人工催产;孵化

期刊名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0-2162

年卷期: 2015 年 04 期

页码: 91-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对采自黑龙江流域野生洛氏经过人工投喂饲料培养后进行雌雄筛选鉴别、人工催产、受精卵制备、孵化和苗种培育的人工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繁殖期雌鱼腹柔软膨大呈圆囊形,生殖孔红肿突出较小,雄鱼腹部较小,生殖孔不红肿,但可见突出于身体0.5cm左右的生殖器,雌雄个体全长、体长、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和尾柄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体重和体高却差异显著(P<0.05).在水温12~14℃水体中雌鱼采用HCG+S-GnRH+DOM混合剂一次性注射的方法,注射剂量依次为800IU+20!g+2mg,第8天催产率最高达92.42%,雄鱼采用HCG+S-GnRH混合剂一次性注射的方法,注射剂量依次为600IU+6!g,第6天催产率达到最大值95.19%.洛氏在16~17℃水温下受精170h后,鱼苗开始破膜,受精242h后开始上浮,上浮鱼苗投喂鸡蛋黄3d后放入苗种培育池,70d后完成苗种的培育工作,即可分池饲养.

  • 相关文献

[1]基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长鳍吻鮈亲鱼培育、催产和孵化技术初探. 朱永久,吴兴兵,何勇凤,杨德国. 2018

[2]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繁殖生物学及人工催产实验. 张玉勇,何宝全,曹顶臣,白庆利,何立川. 2021

[3]塞内加尔鳎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刘新富,柳学周,连建华,王印庚,张福龄,于宏,马爱军,刘寿堂,翟介明. 2008

[4]南方糙海参的人工催产与育苗初步试验. 杨学明,张立,李有宁,陈明强,甘西. 2011

[5]长江上游圆口铜鱼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研究. 胡佳祥,张植元,王雄延,陈娇,范泽. 2021

[6]乌苏里江大麻哈鱼人工催产技术初步研究. 陈军,赵春刚,赵立. 2011

[7]乌苏里拟Chang人工繁育技术及开发利用-乌苏里拟Chang繁殖生物学及人工催产初步研究. 潘伟志,戚继刚. 2001

[8]史氏鲟人工催产技术及低温早繁对策. 潘伟志. 1999

[9]半滑舌鳎人工催产技术研究. 杨景峰,陈松林,翟介明,田永胜,苏鹏志,孙丽娟. 2010

[10]池养镜泊湖蒙古鲌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观察. 姜海峰,耿龙武,佟广香,李晨宇,王四泽,徐伟. 2016

[11]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 邹桂伟,罗相忠,潘光碧,陈细华. 2002

[12]乌苏里拟鲿人工繁育技术及开发利用——乌苏里拟鲿繁殖生物学及人工催产初步研究. 潘伟志,王鹏,赵春刚,戚继刚. 2001

[13]乌苏里拟鲿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潘伟志,陈军,王鹏,尹洪滨,赵春刚,关海红,焦晓平. 2006

[14]光照对川陕哲罗鲑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王成友,杜浩,吴金明,成为为,杨焕超,张辉,刘志刚,周琼,危起伟. 2019

[15]钾和镁离子对大西洋鲑卵孵化及仔鱼开口的影响. 韩萃,孙雪倩,李丽,董双林,魏发奕. 2019

[16]美洲鲥工厂化养殖模式初探. 潘德博,洪孝友,朱新平,陈昆慈,李凯彬. 2010

[17]真鲷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的研究. 柳学周,刘忠强,刘新富,雷霁霖,松本淳,井村大辅. 1997

[18]杂交鲶(怀头鲶♀×鲶♂)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赵春刚,陈军,王鹏,潘伟志,关海虹. 2004

[19]淡水白鲳(Colossoma brachypomum). 李胜杰. 2009

[20]Ti人工授精和孵化. 万瑞景,蒙子宁.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