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苎麻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孔华 1 ; 郭安平 1 ; 章霄云 1 ; 姚庆荣 1 ; 郭运玲 1 ; 贺立卡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苎麻;外植体;卡那霉素;再生体系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6 年 4 卷 02 期

页码: 233-23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苎麻(BoehmerianiveaL.Guad)是荨麻科苎麻属宿根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我国特产,是重要的纺织纤维和饲料作物。由于苎麻为杂合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有性杂交等常规方法难以取得育种上的突破,因此,探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苎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苎麻品种圆叶青叶盘为外植体,选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BA、IAA、GA3和NAA,通过研究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配比对生根的作用,建立了较好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圆叶青叶盘最适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6-BA2.0mg/L+GA30.4mg/L+IAA0.2mg/L+蔗糖30g/L+琼脂7.5g/L;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GA30.4mg/L+蔗糖30g/L+琼脂7.5g/L;小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0.2mg/L+IAA0.1mg/L+蔗糖30g/L+琼脂7.5g/L。在抗生素浓度梯度筛选实验中获得50mg/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叶盘的分化;40mg/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再生植株的生根。筛选出的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苎麻进行遗传改良打下基础。

  • 相关文献

[1]尾叶桉U6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孔华,郭安平,郭运玲,刘恩平,贺立卡. 2008

[2]菊花离体叶片快繁体系的建立. 林青萍,陈雄庭. 2006

[3]2种甜玉米自交系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高玉尧,许文天,胡小文,徐磊,刘洋. 2020

[4]木薯的再生体系和基因转化方法. 康冬鸽,李瑞梅,胡新文,郭建春. 2009

[5]秋石斛原球茎途径再生体系的建立. 陆顺教,易双双,冷青云,尹俊梅. 2017

[6]卡瓦胡椒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明芳,郑学勤. 2012

[7]西瓜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艾呈祥,刘志昕. 2004

[8]非洲菊再生体系的建立. 黄丽云,李杰,陈雄庭,张秀娟. 2008

[9]铁皮石斛高效再生体系研究与应用. 徐雪荣,姚全胜,雷新涛,罗冠勇,王树昌. 2009

[10]化州橘红成年态茎段再生体系研究初报. 洪磊,李凯,陈亚鸿,陈雄庭. 2009

[11]H.11648麻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吕玲玲,易克贤,徐雪荣. 2006

[12]橡胶草根部离体培养诱导植株的研究. 贾瑞,吴坤鑫,王颖,贾贤,陈雄庭. 2015

[13]火龙果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陈华蕊,盖江涛,何书强,冯振翠,陈业渊. 2023

[14]文心兰高效再生体系研究. 赵丽,田维敏. 2008

[15]直接诱导不定芽的矮牵牛再生体系的建立. 陶妹英,贾彩红,徐碧玉,金志强. 2006

[16]泽林考兰薄层细胞的再生体系. 邓小果,李贵雨. 2021

[17]三角梅下胚轴再生体系的建立. 陆锦萍,冷青云,赵彤,孙鲁平,徐世松,尹俊梅,牛俊海. 2021

[18]影响木薯再生系统的几个因素的研究. 郭军辉,张健,陈雄庭,王颖,吴坤鑫,倪彦艳,黄琴. 2011

[19]葫芦科主要蔬菜再生体系建立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潘琼玉,田丽波,商桑,黄东梅,周萌萌,王佳楠,邹凯茜. 2018

[20]巴西蕉高效间接器官发生再生体系研究. 黄通谋,赵辉,彭明,王旭,曾会才.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