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许志琴 1 ; 王勤 2 ; 孙卫东 2 ; 李忠海 3 ;
作者机构: 1.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
2.;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
3.;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
关键词: 板块构造;大陆动力学;俯冲带;地幔柱;层圈结构;壳—幔循环
期刊名称: 地质论评
ISSN: 0371-5736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61-2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1906年发现地核到20世纪60年代,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矿物物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具有物理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层圈结构,并根据全球地震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建立了初始参考地球模型。1967年提出的板块构造理论假定刚性的岩石圈板块在塑性的软流圈之上发生运动,在洋中脊不断形成的洋壳逐渐在海沟俯冲,由于板块是刚性的,变形将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板块构造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大洋岩石圈的形成和消亡、火山和地震活动带的分布以及全球构造格局,给地球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尚未解决板块运动的起源和驱动力、大陆岩石圈的弥散性变形、大陆深俯冲等问题,因此大陆动力学成为对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补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板块汇聚边界,大洋岩石圈可以俯冲至地幔过渡带、下地幔,乃至核幔边界;而大陆岩石圈可以俯冲至150~300 km深度,然后相对低密度的陆壳物质快速折返形成含柯石英和微粒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带。地幔柱活动是是俯冲板块再循环的产物,不仅可以形成大火成岩省和洋岛玄武岩,还可以把俯冲到地幔过渡带的物质带回浅部,导致蛇绿岩中保留金刚石和深地幔矿物。因此,俯冲带和地幔柱不仅提供了穿越层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通道,也驱动了对地球宜居性至关重要的水循环和碳循环,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和动力学演化的重要窗口。
- 相关文献
[1]微板块与大板块:基本原理与范式转换. 李三忠,索艳慧,周洁,钟世华,孙国正,刘洁,王光增,朱俊江,姜素华,李玺瑶,郭晓玉,刘丽军,刘永江,曹现志,郭玲莉,赵淑娟,王鹏程,关庆彬,陈龙,刘勃然,周建平,姜兆霞,刘琳,曹花花,戴黎明,于胜尧,刘博,王秀娟,王程程,王玺,刘泽,管红香,李晓辉,胡军,段威,于雷,刘晓光,王誉桦,钟源,刘鹏,张文超,李洛阳,赵彦彦,许淑梅. 2022
[2]板块驱动力:问题本源与本质. 李三忠,王光增,索艳慧,李玺瑶,戴黎明,刘一鸣,周洁,郭玲莉,刘永江,张国伟. 2019
[3]板片窗构造研究综述. 马本俊,吴时国,范建柯. 2015
[4]西菲律宾海盆本哈姆隆起玄武岩岩浆作用条件. 王睿睿,鄢全树,田丽艳,张海桃,施美娟. 2018
[5]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板块重建. 李三忠,曹现志,王光增,刘博,李玺瑶,索艳慧,姜兆霞,郭玲莉,周洁,王鹏程,朱俊江,汪刚,赵淑娟,刘永江,张国伟. 2019
[6]拆离型微地块:洋陆转换带和洋中脊变形机制. 李阳,李三忠,郭玲莉,周在征,索艳慧,王光增,朱俊江,刘一鸣,刘博,周洁,李园洁,张国伟. 2019
[7]残生微洋块:俯冲消减系统下盘的复杂演化. 刘金平,李三忠,索艳慧,朱俊江,李玺瑶,戴黎明,刘永江,于胜尧,郭玲莉. 2019
[8]海洋磁异常及其动力学. 李园洁,李三忠,姜兆霞,索艳慧,周在征. 2019
[9]跃生型微地块:离散型板块边界的复杂演化. 孟繁,李三忠,索艳慧,朱俊江,李玺瑶,戴黎明,刘永江,于胜尧,汪刚. 2019
[10]马里亚纳俯冲系统的构造特征. 刘鑫,李三忠,赵淑娟,郭玲莉,王永明,李玺瑶,王鹏程,孙文军,曹现志,戴黎明,于胜尧,张臻,臧艺博,孔祥超,张勇,郑祺亮. 2017
[11]微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洋内与陆缘微地块研究的启示. 李三忠,索艳慧,刘博,刘永江,李玺瑶,赵淑娟,朱俊江,王光增,张国伟. 2018
[12]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俯冲带地震成因. 孔祥超,李三忠,王永明,索艳慧,戴黎明,王鹏程,王倩,郭玲莉,朱俊江. 2017
[13]东北日本地震波速度、V_P/V_S和各向异性结构:对俯冲带水迁移过程的探讨. 王建,肖卓伟,赵大鹏,姚振兴. 2018
[14]俯冲带板间地震活动的热-力学特征. 高翔. 2017
[15]西太平洋若干沟-弧-盆体系及板内岩浆成因研究进展. 张国良,王帅,张吉,罗青,李铁刚.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南华系莲沱组与南沱组的古气候与氧化还原环境演化新证据
作者:隋佩珊;肖媛媛;孙卫东
关键词:南沱组;莲沱组;Fe同位素;古气候;氧化还原条件
-
云南铺台山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吴凯;张丽鹏;江小燕;张玉泉;孙卫东;袁洪林
关键词:碱性侵入岩;铺台山;锆石SHRIMP U-Pb年龄;哀牢山-金沙江碱性岩带
-
从物理视角看花岗质岩浆在非运移过程中的结晶分异
作者:陈晨;丁兴;李睿;张维骐;欧阳东剑;杨雷;孙卫东
关键词:花岗岩;结晶分异;岩浆对流;层状构造;Mush模型;高分异花岗岩;复式岩体;富锂氟花岗岩
-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磷灰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作者:张红;梁华英;赵燕;凌明星;孙卫东
关键词:玉龙斑岩铜矿带;含矿斑岩;不含矿斑岩;磷灰石;微量元素
-
跳出南海看南海——新特提斯洋闭合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作者:孙卫东;林秋婷;张丽鹏;廖仁强;李聪颖
关键词:南海;青藏高原;洋脊俯冲;埃达克岩;A-型花岗岩;锡矿;洋脊跃迁;碰撞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项目简介
作者:孙卫东;凌明星;章荣清;张柳毅;陈晨
关键词:深地资源勘查开采;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深部过程;资源效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燕山运动的深部过程与大规模成矿
作者:孙卫东;李聪颖;凌明星;章荣清;张柳毅;丁兴;张哲坤
关键词:燕山运动;洋脊俯冲;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埃达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