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子航 1 ; 肖媛媛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玻安岩;俯冲板块;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含水熔体;俯冲带岩浆作用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22 年 04 期
页码: 135-1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玻安岩为一类具有特殊地球化学性质的岩石,具有高SiO_2(>52%)、高MgO(>8%)和低TiO_2(<0.5%)等特征。前人认为其形成主要是在俯冲起始阶段大洋板块所释放的流体导致亏损程度较高的难熔地幔楔发生熔融,因此其成因的研究对深入理解板块俯冲起始等地球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普遍认为俯冲物质对玻安岩岩浆源区具有重要贡献,但玻安岩中元素的不同富集程度反映了复杂的俯冲板片流体物理化学性质和对玻安岩形成的不同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伊豆–小笠原(Izu-Bonin)和北祁连造山带大岔大坂地区玻安岩样品,发现二者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差异:与伊豆–小笠原玻安岩相比,大岔大坂玻安岩中没有呈现“U”型稀土配分模式,不富集轻稀土元素或Zr、Hf等元素;而二者流体活动性/不相容元素比值(如Ba/La)变化较大,并具有较高的(87Sr/86Sr)i。这些特征反映了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和熔体分别对大岔大坂和伊豆–小笠原玻安岩岩浆地幔源区的贡献,从而表明大岔大坂玻安岩形成过程与伊豆–小笠原玻安岩所代表的俯冲初始形成模型不同,更可能形成于存在弧后扩张作用的成熟岛弧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本文针对大岔大坂玻安岩成因提出了两种与俯冲初始阶段无关的可能形成机制:(1)玻安岩产出于弧后扩张中心,弧后岩石圈的拉张环境和较热的地幔上隆区为玻安质岩浆的形成提供了温压条件,充分交代的水化地幔楔和蛇纹岩化地幔也参与了玻安质岩浆的形成;(2)虽与弧后扩张中心相关,但玻安岩的产出位于前弧或弧。由于弧后地幔对弧下深度地幔楔进行侧向加热,导致地幔楔内部对流重新启动,弧后地区已经熔融出弧后玄武岩的残余橄榄岩进入前弧–弧下地幔楔,地幔楔底部和俯冲板片表面被重新加热而发生变质脱水,富水流体交代上部地幔楔使其部分熔融形成玻安质岩浆。
- 相关文献
[1]碳酸盐(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 赵彦彦,李三忠,李达,郭玲莉,戴黎明,陶建丽. 2019
[2]PACMANUS热液区Fe-Si-Mn羟基氧化物的成因及地球化学特征. 杨宝菊,曾志刚,殷学博,王晓媛,陈帅,黄鑫,荣坤波,马瑶. 2016
[3]台湾东部黑潮与邻近东海水中的钡及其对黑潮水入侵的指示. 刘伟,宋金明,袁华茂,李宁,李学刚,段丽琴. 2017
[4]深海富稀土沉积研究的若干问题. 张霄宇,石学法,黄牧,滕国超,麻书畅,黄大松. 2019
[5]西太平洋Kocebu海山铁锰结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刘凯,王珍岩. 2021
[6]珊瑚礁的成岩作用:来自南海永兴岛珊瑚礁的原位地球化学研究. 吴佳庆,刘刚,韩孝辉,赵彦彦,魏浩天,杨俊. 2021
[7]渤海湾各形态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徐亚岩,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柏育材. 2011
[8]扬子东南缘"湘潭式"锰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 刘莉萍,吴文昌,江祖州,贾永刚,宋国学,孙治雷.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南华系莲沱组与南沱组的古气候与氧化还原环境演化新证据
作者:隋佩珊;肖媛媛;孙卫东
关键词:南沱组;莲沱组;Fe同位素;古气候;氧化还原条件
-
大洋岩石圈俯冲过程中流体活动的岩石地球化学记录:以中国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作者:王栋;肖媛媛;牛耀龄
关键词:大洋岩石圈俯冲作用;流体活动;赋存矿物;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岛弧岩浆作用
-
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探索全球大洋玄武岩、深海橄榄岩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作者:牛耀龄;龚红梅;王晓红;肖媛媛;郭鹏远;邵凤丽;孙普;陈硕;段梦;孔娟娟;王国栋;薛琦琪;高雅洁;洪迪
关键词:大洋玄武岩;深海橄榄岩;壳幔循环;地幔动力学;非传统稳定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