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植物抗蚜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超权 1 ; 刘盛兰嘉 2 ; 孔李俊 2 ; 缪黎明 2 ; 邓航 2 ; 赵坤 2 ; 王神云 2 ; 李建斌 2 ; 余小林 3 ;

作者机构: 1.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省园艺植物整合生物学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2.;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省园艺植物整合生物学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3.;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农业部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省园艺植物整合生物学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关键词: 蚜虫;免疫应答;基因调控;生理分子机制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11-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蚜虫作为农业害虫和植物病毒的传播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全球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宿主免疫系统在抗蚜过程中的作用,从物理屏障、化感元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阐述目前的抗蚜应答机理研究,提出了抗蚜研究应该整体地考虑植物-蚜虫互作动态体系,抗蚜基因的挖掘应该建立在有效性和持久性双重标准上,培育抗蚜新品种应考虑蚜虫效应因子与植物的基因间互作以及植物NBS-LRR抗病基因家族可能参与抗蚜免疫反应等观点,以期为揭示植物-蚜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探索在生产实践中绿色、生态的蚜虫防治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和研究进展. 张小蒙,肖宁,陈建民. 2012

[2]合成囊素三肽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丁丽军,潘陈苗,赵永前,俞火根,卢宇. 2014

[3]痛风雏鹅肾组织损伤的RNA-seq分析. 邵春荣,黄远丕,黄运茂,应诗家,奚雨萌,施振旦. 2020

[4]猪对PRRSV易感性差异的研究进展. 丰秀静,曹少先,孟春花,刘铁铮,王锋. 2010

[5]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 赵冬敏,黄欣梅,韩凯凯,刘宇卓,杨婧,刘青涛,毕可然,李银. 2017

[6]兽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邓碧华,朱俊,马鹤毓,徐海,卢宇. 2017

[7]DF-1细胞中TLR7编码基因的敲除及其抗FAdV-4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 恽君雯,陈丽,徐悦,鲍熹,冯磊,高崧. 2023

[8]三种新型仿生性化合物对褐飞虱、蚜虫的生物活性. 刘宝生,方继朝,郭慧芳,钟万芳,王节萍. 2005

[9]几种生物制剂及复配剂对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韩娟,顾国华,葛红. 2004

[10]新型生物农药鼠李糖脂及其复配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 孙星星,王凯,李红阳,高波,顾慧玲,张俊喜,周加春,朱富强. 2016

[11]几种农药防治柑橘蚜虫药效研究. 张青,邓金花,周新伟,顾俊荣,杨代凤,过永君. 2009

[12]3种植物精油组分对小菜蛾幼虫和蚜虫的田间试验效果. 肖旭,姜志宽,史东海,邢翠香,王宗德,韩招久. 2017

[13]食用菊花蚜虫生防药剂的筛选和利用. 张怡,张志春,沈迎春. 2021

[14]增效剂与氟啶虫酰胺协同作用防治小麦穗蚜. 李茹,熊战之,张凯,倪向群. 2019

[15]吡虫啉两种新剂型对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许小龙,顾中言,娄金贵,韩丽娟. 2006

[16]吡虫啉20SL新剂型对三种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 许小龙,韩丽娟,王小平,邢平. 2000

[17]设施大棚辣椒蚜虫对烟碱类药剂的敏感性. 徐广春,孙亚萍,徐德进,许小龙,顾中言. 2016

[18]春季异常气候对桃树蚜虫发生及坐果率的影响. 许建兰,张斌斌,马瑞娟,俞明亮,沈志军,周懋. 2014

[19]5种杀虫剂对设施大棚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 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 2013

[20]吡虫啉对褐稻虱和几种蚜虫的触杀毒力研究. 王强,韩丽娟,黄祥麟,顾中言,许小龙.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