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丁香酚对"优鲈3号"幼鱼运输水质及其血液、肌肉生理指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唐忠林 1 ; 张佳佳 1 ; 周国勤 1 ; 陈树桥 1 ; 徐钢春 1 ; 徐跑 1 ; 强俊 1 ; 王佩佩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优鲈3号;麻醉;运输;丁香酚;水质;血液;肌肉

期刊名称: 水产科技情报

ISSN: 1001-1994

年卷期: 2023 年 50 卷 001 期

页码: 44-5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索适合"优鲈3号"幼鱼的麻醉运输方法,开展了丁香酚对"优鲈3号"幼鱼的静水麻醉试验和模拟麻醉运输试验,监测了麻醉运输试验中的水质变化和幼鱼血液、肌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进入麻醉的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延长,静水麻醉使用丁香酚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2~18 mg/L.综合考虑运输需求、幼鱼存活率以及残留代谢,选择能达到轻度麻醉期的6 mg/L为模拟麻醉运输试验的麻醉剂浓度.以质量浓度为6 mg/L的丁香酚对幼鱼进行麻醉后进行10 h模拟运输,分析运输水质、幼鱼生理指标的变化发现: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麻醉组和对照组水体的pH均显著降低,麻醉组的pH总体高于对照组;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显著升高,麻醉组总体低于对照组.幼鱼血清中的皮质醇(COR)浓度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且麻醉组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幼鱼血清中尿素氮(BUN)和乳酸(LD)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也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麻醉组总体低于对照组.幼鱼肌肉中的乳酸与pH呈负相关关系,乳酸含量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H则总体呈下降趋势.

  • 相关文献

[1]丁香酚对卵形鲳鲹鱼苗运输水质、成活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旭,马振华,周胜杰,蒋伟明,杨其彬,杨蕊,彭晓瑜,刘思迅,于刚. 2019

[2]鱼类麻醉研究综述. 刘长琳,何力,陈四清,李学文,邹健,李迪,齐国山. 2007

[3]丁香酚对花鲈幼鱼的麻醉效果. 虞为,吴进喜,林黑着,文国樑,曹煜成,黄小林,黄忠,杨育凯,李涛,赵旺. 2020

[4]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曹晓聪,黄小林,孙莘溢,林黑着,舒琥,杨育凯,黄忠. 2019

[5]丁香酚对日本沼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何新龙,傅洪拓,龚永生,吴滟. 2007

[6]丁香酚麻醉半滑舌鳎成鱼的试验研究. 刘长琳,李继强,陈四清,何力,庄志猛,张岩,秦显明. 2007

[7]温度、盐度、pH和麻醉剂对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章龙珍,杨金海,刘鉴毅,庄平,赵峰,屈亮. 2009

[8]MS-222和丁香酚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鳃及肝脏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 谢希尧,区又君,徐淑玉,林欣,李加儿,肖裕杰. 2024

[9]丁香酚对俄罗斯鲟的麻醉效果. 杨移斌,夏永涛,艾晓辉,杨先乐. 2016

[10]丁香酚对罗非鱼麻醉效果的初步研究. 李锋刚,王绿洲,杨元昊,孙宇航,李亚菲,庞坤,王立新. 2017

[11]丁香酚对中国对虾幼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黄雪芹,孔杰,张天时,罗坤,赖光艳. 2008

[12]MS-222、丁香酚对多鳞四指马(鱼友)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张涛,杨阳,侯俊利,赵峰,杨刚,刘鉴毅,庄平,章龙珍. 2014

[13]丁香酚和MS-222对松江鲈的麻醉效果. 胡望娇,王翠华,冯广朋,庄平,郑跃平,季强. 2023

[14]化学麻醉与电麻醉对史氏鲟幼鱼血液指标的影响. 冯广朋,徐滨,庄平,章龙珍,石小涛,陈丽慧. 2010

[15]麻醉剂丁香酚对日本沼虾脱壳、繁殖和运输的影响. 何新龙,傅洪拓,龚永生,吴滟,熊贻伟,蒋速飞. 2008

[16]饲料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团头鲂生长性能及血液和肌肉理化指标的影响. 周明,刘波,戈贤平,谢骏,万金娟,崔素丽. 2013

[17]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小鼠肌肉组织和血液中羟基多氯联苯. 史永富,林洪,黄冬梅,龚倩,蔡友琼,王媛,钱蓓蕾. 2010

[18]呋喃西林和呋喃唑酮代谢物在大菱鲆组织中的消除规律. 谭志军,翟毓秀,冷凯良,王志杰,郭萌萌,王群,邢丽红,刘艳萍,王瑜. 2008

[19]水温和孵化装置对大口黑鲈优鲈3号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肖善势,张爱菊,罗伟,郝雅宾,费晨阳,周志明. 2021

[20]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氮收支及其对水质影响. Wang Zhenhua,王振华,Liu Huang,刘晃.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