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WGCNA鉴定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基因共表达模块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娟 1 ; 曹言勇 1 ; 王利锋 1 ; 李晶晶 1 ; 王浩 1 ; 范艳萍 1 ; 李会勇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转录组;株高;穗位高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0 年 003 期

页码: 385-3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株高和穗位高是玉米株型的重要影响因子,与产量性状紧密相关.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是探索基因网络与特定性状间关联关系的重要方法,为株高和穗位高相关基因的挖掘提供新途径.本研究利用郑58、掖478、昌7-2和黄早四及其组配的杂交种郑单958、安玉5号、郑58/黄早四和掖478/黄早四,结合其在45,000株hm–2和67,500株hm–2条件下的转录组数据,采用WGCNA构建了2种密度条件下的共表达网络,分别得到24个和21个共表达模块,并鉴定到与株高和穗位高显著且高度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50)的共表达模块15个,其中两性状相同的模块共6个.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穗位高共表达模块主要参与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响应光刺激、植物激素、碳水化合物合成/代谢等重要活动.根据模块内基因的连接度,发现乙烯响应因子EREB14、硫胺素酶TENA2、磷酸甘油酸激酶PGK、谷胱甘肽转移酶GST2和琥珀酸脱氢酶SUDH7等是模块内的核心基因.通过构建其局部网络,发现EREB14与已报道株高基因D8、DWF1和ZmGRF10以及C3H转录因子C3H35、C2C2-GATA转录因子GATA4和乙烯受体同源子ETR40等存在关联关系.此外,已报道株高基因An1和GA20ox3也存在于共表达模块中.以这5个已报道株高基因为核心,构建其基因网路,发现生长素转录因子ARFTF7、ARFTF26、GST39、光合系统II氧进化多肽PspB2和光合系统IN亚基PasN1等与其存在关联.15个共表达模块和核心基因的挖掘以及基因生物学功能和互作网络的解析有助于揭示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基础.

  • 相关文献

[1]不同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率的影响. 杨青,王新涛,代资举,王艳,郝俊杰,姜军,徐林,李林玉,李保全. 2018

[2]30a来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演变规律. 郭瑞,李正玲,张煜,赵明忠,胡琳. 2018

[3]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伴生麦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调查. 苏旺苍,郝红丹,孙兰兰,袁明月,徐洪乐,吴仁海. 2021

[4]芝麻株高和叶龄对盛花期渍水响应的定量分析. 李国强,张建涛,李亚丽,周萌,陈丹丹,胡峰,辛银平,郑国清. 2020

[5]黄淮南片麦区新育成品种(系)中3个矮秆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曹廷杰,张玉娥,胡卫国,杨剑,赵虹,王西成,周艳杰,赵群友,李会群. 2019

[6]利用水稻F_2群体对其抽穗期和株高的QTL定位. 侯磊磊,王付华,尹海庆,王生轩,陈献功,王越涛,孙建军,白涛. 2012

[7]不同冬小麦品种株高的高光谱估算模型. 李燕强,张娟娟,熊淑萍,杨阳,车芳芳. 2012

[8]赤霉素和多效唑对大花金鸡菊植株高度及开花的影响. 李辛晨,冀敏,高相彬. 2019

[9]基于无人机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及迁移能力分析. 郭燕,贺佳,曾凯,张彦,张红利,郑国清,王来刚. 2024

[10]氯酯磺草胺与甲咪唑烟酸复配防除香附子效果及对紫花苜蓿安全性. 苏旺苍,杨慕菡,薛飞,孙兰兰,徐洪乐,吴仁海. 2024

[11]'中烟100'根系响应镰刀菌侵染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赵凤霞,米琳,丁燕芳,宋学立,何嘉,孙小瑞,徐沛瑶,王海涛. 2021

[12]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转录组分析. 郭献平,边艺伟,王东升,吴中营,王合中,连晓东,郭鹏. 2021

[13]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麦红吸浆虫转录组分析. 蒋月丽,李彤,武予清,苗进,巩中军,段云,刘启航. 2020

[14]牡丹试管苗生根前后的转录组分析. 符真珠,徐梦岚,袁欣,王慧娟,李艳敏,张和臣. 2020

[15]基于转录组探究外源水杨酸对条锈菌侵染小麦幼苗的缓解效应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齐学礼,李莹,李春盈,韩留鹏,赵明忠,张建周. 2024

[16]不同磷胁迫处理转OsPHR2小麦的转录组学分析. 李艳,方宇辉,王永霞,彭超军,华夏,齐学礼,胡琳,许为钢. 2024

[17]Direct RNA Sequencing表征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特性的研究. 师志海,王文佳,王亚州,张彬,邓廷贤. 2023

[18]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白献晓,张子敬,王璟,徐照学. 2017

[19]郏县红牛和安格斯牛18月龄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张格阳,李玉龙,朱肖亭,张志杰,翟亚莹,牛欣然,黄永震,曾滔,张子敬,施巧婷,王二耀,吕世杰. 2023

[20]蝴蝶兰腋芽增殖过程中的转录组特性. 董晓宇,张晶,符真珠,张和臣,王利民,王慧娟,蒋卉,高杰,李艳敏.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