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华南双季直播稻耐淹成苗率种质筛选及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满山 1 ; 付崇允 1 ; 柳武革 1 ; 廖亦龙 1 ; 马晓智 1 ; 王丰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优质稻遗传育种实验室(部省共建)/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种质筛选;成苗率;耐淹;直播稻;华南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4 年 018 期

页码: 1-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研究旨在鉴定在华南稻区不同季节下适宜直播的水稻种质材料,以适应该地区自然条件并支持新品种培育。选取华南地区广泛使用的水稻品种及其亲本作为试验对象,分别在早季与晚季进行了大田直播淹水成苗实验(水深6 cm)。结果表明,早季直播淹水成苗率均极显著地高于晚季,且早、晚季的淹水成苗率间相关不显著(R2=-0.1253)。在早季条件下,‘Francis’、‘starbonett99’、‘润丰B’、‘Kasalath’和‘粤抗1614’等5个材料展现出较高的淹水成苗率(65.0%~76.5%),并且聚类分析将这5份材料都同聚在类群I;而在晚季条件下,‘玉晶软占’和‘常规稻5’的淹水成苗率最高,分别仅为42.5%和39.5%,同样被聚在类群I。这一结果说明由于华南稻区早晚季气候特征差异,选育直播稻新品种时应考虑选择适合各自季节的淹水成苗率高的种质材料。

  • 相关文献

[1]华南双季优质稻育种工作的几点经验. 高云,曾艾兰. 2004

[2]多样性国际稻种四个生长发育时期的耐冷性及其与籼粳性的关系. 杨梯丰,张少红,王晓飞,董景芳,黄章慧,赵均良,刘清,毛兴学,张桂权,刘斌. 2017

[3]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 杨梯丰,张少红,王晓飞,黄章慧,赵均良,张桂权,刘斌. 2012

[4]蚯蚓在我国南方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张池,周波,吴家龙,吕美蓉,陈旭飞,袁中友,肖玲,戴军. 2018

[5]籼型杂交稻恢复系动态株型与光能利用率评价. 王丰,廖亦龙,柳武革,刘迪林,曾学勤,傅友强,朱满山,李金华,付崇允,马晓智,霍兴. 2021

[6]华南地区莲的现状与生产利用. 翁献纳,王威振,李育军,植石灿,黄妙林,李静. 2019

[7]华南五省区猪增生性肠炎的血清学调查. 黄忠,宋长绪,王浩文,方树河. 2006

[8]华南杂交稻主要不育系品质性状特点及基因分析. 熊亮,曹华盛,王福军,顾海永,李曙光,何高,梁世胡,罗文永. 2024

[9]不同控草措施对高温季节华南地区蔬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陈国奇,冯莉,田兴山. 2015

[10]华南稻区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CH_4和N_2O排放特征. 易琼,唐拴虎,逄玉万,黄旭,黄巧义,李苹,付弘婷,杨少海. 2014

[11]华南生态区超级稻育种的主要成就及未来发展趋势. 林青山,江奕君. 2007

[12]减钾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 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2013

[13]茄子杂种一代制种技术研究. 李植良,黎振兴,孙保娟,罗少波. 2011

[14]华南主栽高产籼稻根系形态特征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周新桥,李丽君,刘传光,张旭,陈友订. 2013

[15]华南地方稻种资源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陈雨,潘大建,刘斌,范芝兰,曲延英,陈建酉,李晨. 2008

[16]华南双季“早晚兼用”型水稻育种研究进展. 高云. 2006

[17]华南优质杂交水稻品种选育与发展. 王丰. 2022

[18]施氮水平对华南优质稻产量和食味的影响及适宜施用量探讨. 张兰兰,刘迪林,马晓智,霍兴,孔乐,柳武革,王丰. 2024

[19]对华南双季稻作区一种水稻株型模式的研究. 高云,涂从勇. 2002

[20]有机肥与石灰配施对华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黄建凤,吴腾飞,叶芳,张木,逄玉万,吴昭云,肖勇,吴永沛,付弘婷,李苹.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