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粤稻百年主要水稻科技创新成就概述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丰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南优质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关键词: 广东;水稻;稻种资源;水稻矮化育种;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栽培技术;科技创新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24 年 30 卷 005 期

页码: 1-9,18

摘要: 回顾和简要概述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百余年来在稻作科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在稻种资源方面,作为最早开展稻种资源研究的单位,已收集保存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24 000多份,鉴评筛选出外选35等大批优异种质,创制出稻瘟病持久抗性、优质的育种亲本三黄占2号、28占和香丝苗126等广泛应用于新品种培育。在水稻育种方面,开创了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育种先河;通过人工杂交育成最早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籼稻矮秆品种广场矮,从而开辟了水稻矮化育种新途径,进而培育出珍珠矮、广陆矮4号、桂朝2号、双桂36、特青等大品种,为农业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作为最早开展籼型优质稻育种单位,先后育成了双竹占、黄华占、粤农丝苗、美香占2号、泰丰优208等大面积种植的优质新品种;在杂交稻育种方面,创制出野败型、红莲型高配合力、高异交率和细长粒型优质三系不育系天丰A、五丰A、荣丰A、丛广41A、粤泰A、粤丰A、泰丰A和广8A等,创制出感温与感光型恢复系广恢3550、广恢998、广恢122等,广泛应用于杂交稻育种与生产;主持和合作育成累计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水稻品种(组合)45个。在水稻栽培方面,从20世纪50—60年代农民水稻高产经验——“潮汕经验”的总结,到80年代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研究、90年代的水稻抛秧技术和21世纪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等,这些栽培技术的研发,实现了广东省水稻生产良种良法配套,为水稻高产稳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相关文献

[1]高质量发展形势下广东粮食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陈荣彬,潘俊峰,何秀英,涂从勇,李健雄,刘婉卿. 2024

[2]绿色革命六十载,天下粮安系终生-半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院士的学术成就回顾. 涂从勇,王丰. 2019

[3]科技创新驱动广东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苏柱华,李伟锋. 2018

[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发展模式与新时期发展路径探讨. 马静,聂新志,程俊峰,薛志洪,陈琴苓. 2020

[5]基于技术路线图的广东种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梅盈洁,张辉玲,白雪娜,刘军,王玉梅,汪敏,程俊峰,陈琴苓. 2014

[6]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梅盈洁,刘军,白雪娜,张辉玲,陈琴苓,王玉梅,程俊峰,汪敏. 2014

[7]广东花卉产业的科技创新. 李卫华. 2002

[8]广东省优质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及抗病育种对策. 朱小源,杨祁云. 2001

[9]广东枇杷标准化生产技术. 邱继水,曾杨,潘建平,林志雄,尹艳. 2012

[10]广东杨梅栽培技术规程. 邱继水,曾杨,潘建平,林志雄. 2011

[11]广东花卉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朱根发. 2002

[12]广东省水稻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任小平,王荣辉,胡学应,区颖刚,唐湘如,杨丹彤. 2019

[13]2005~2009年广东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产量分析. 罗飞苑,杨海燕,肖昕. 2010

[14]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性耕作项目研究进展. 任小平,区颖刚,杨丹彤,唐湘如,胡建广. 2015

[15]广东省水稻诱变育种进展及展望. 吴钟,陈文阳,高云. 2013

[16]广东省水稻生产区域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 熊瑞权,谢雁芸,李倩欣. 2021

[17]广东水稻生产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梁俊芬,周怀康. 2017

[18]水稻对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的抗性研究. 曾列先,黄少华,林壁润. 1997

[19]水稻品种资源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性评价. 冯爱卿,陈深,杨健源,汪聪颖,汪文娟,苏菁,曾列先,朱小源. 2018

[20]水稻品种资源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性评价. 冯爱卿,陈深,杨健源,汪聪颖,汪文娟,苏菁,曾列先,朱小源.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