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河西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成熟期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樊廷录 1 ; 王淑英 1 ; 王建华 2 ; 杨珍 3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2.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3.武威市农业科学院节水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甘肃河西;玉米;种子成熟度;授粉后天数;种子活力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15 期

页码: 2960-29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河西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确定高活力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种子企业躲避早秋霜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硬粒型先玉335、马齿型郑单958和吉祥1号3个杂交种制种田,授粉后每隔3—5 d采集果穗测定籽粒水分,实验室进行标准发芽和冷浸抗冷试验,测定种子发芽率和浸出液电导率,籽粒乳线发育按5级分类法记录:1=整个胚乳是液体状,无乳线;2=种子长度的25%充满硬化胚乳层,乳线出现在离种子顶部1/4处;3=种子长度的50%充满硬化胚乳层,乳线出现在种子1/2处;4=种子长度的3/4含硬化胚乳层,乳线下移到接近种子基部;5=整个种子是硬化的胚乳层,乳线消失。【结果】不同玉米杂交种、授粉后不同采收期对籽粒水分、脱水速率、种子发芽率和活力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先玉335脱水早、脱水快,授粉后32 d时籽粒水分比郑单958、吉祥1号低10%—15%,授粉后32—75 d随着灌浆的进行果穗籽粒水分递减,平均生理脱水速率先玉335(0.70%/d)高于郑单958(0.62%/d)和吉祥1号(0.49%/d),籽粒水分每减少1%,先玉335、郑单958和吉祥1号百粒重依次增加0.73 g、0.50 g、0.29 g。不同采收期种子成熟度和种子活力有较大差异,籽粒水分为70%—40%,随着水分降低,种子发芽率增加、浸出液电导率减少,水分每减少1%,先玉335、郑单958和吉祥1号发芽率依次提高3.37%、2.76%、1.67%。随着灌浆时间推后,籽粒发芽率增加、电导率降低,但杂交种之间有一定差异,授粉后32 d 3个杂交种标准发芽率为30.0%—59.0%,6℃冷浸3 d发芽率为2.5%—36.9%,授粉47 d以后先玉335冷浸芽率与标准发芽率接近,而郑单958、吉祥1号冷浸发芽率始终明显低于标准发芽率,即种子抗低温能力大小为先玉335>郑单958>吉祥1号。种子发育过程中籽粒水分与乳线发育明显相关,随着水分减少乳线下移,先玉335籽粒乳线出现早、消失也早,郑单958次之,吉祥1号乳线出现最迟、消失最晚,乳线发育到籽粒1/2处时,籽粒水分降到38%—40%,种子标准发芽率和冷浸发芽率均接近较高值,此时先玉335、郑单958百粒重占生理成熟时最大百粒重的76.6%和88.0%。【结论】玉米种子成熟度影响种子活力大小,发芽率和活力最大的采收期宜在乳线到籽粒中部位置,此时籽粒水分40%左右,而不是干物质达到最大的生理成熟期,甘肃武威制种基地先玉335高活力种子的适宜采收期开始于授粉后47 d,而郑单958和吉祥1号在授粉后60 d,比目前生产收获期提前10—15 d,可避免早霜冻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河西玉米瘤黑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 郭建国,刘永刚,吕和平,张海英,姜小风,宋尚有. 2009

[2]甘肃河西地区啤酒大麦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王颢. 2010

[3]玉米种子活力研究综述. 连彩云,马忠明. 2019

[4]滴水量和滴水频率对膜下滴灌制种玉米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连彩云,马忠明. 2021

[5]水肥用量对制种玉米水肥利用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连彩云,马忠明. 2021

[6]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格局研究. 罗进仓,陈家章,吴海霞. 2001

[7]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1

[8]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2

[9]玉米/蚕豆间作中的种间促进作用. 李隆,李晓林,张福锁,孙建好,杨思存. 2004

[10]河西灌区玉米免冬灌施水播种节水技术研究. 包兴国,舒秋萍,杨文玉,孙建好,刘生战,李全福. 2001

[11]间作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ZHANG Jiu-dong,张久东,包兴国,BAO Xing-guo,CAO Wei-dong. 2012

[12]玉米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内源激素的比较. 贾小霞,王汉宁,孔维萍,梁慧光,张金文. 2009

[13]旱地玉米覆盖栽培的土壤水热及产量效应. 杨封科,高世铭,张绪成,马一凡. 2014

[14]多年采用不同捡拾方式对地膜残留系数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魏焘. 2017

[15]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6]秋覆膜对旱地玉米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刘晓伟,何宝林,郭天文,康恩祥. 2011

[17]氮素营养对黄土高原旱地玉米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宋尚有,王勇,樊廷录,高育锋,唐小明,李尚中. 2007

[18]河西走廊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种质的筛选方法探讨. 张雪婷,柳娜,杨长刚. 2019

[19]陇单7号饲用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和方式初探. 李志明. 2011

[20]耕作措施对玉米的影响. 罗照霞,杨志奇,马忠明,杨虎德.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