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纳米碳对玉米种子萌发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佳奇 1 ; 李丽鹤 1 ; 孟令波 2 ; 李淑敏 1 ; 周宝库 3 ;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哈尔滨学院理学院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纳米碳;萌发率;根系形态;玉米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3 年 18 期

页码: 62-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纳米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玉米品种——‘东农253’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纳米碳,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琼脂培养法,研究纳米碳对玉米种子萌发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萌发试验中,随着纳米碳浓度的增大,玉米种子的萌发率逐渐增大,在种子吸涨36~60h时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其吸水率、胚根、胚芽鲜重及平均胚根、胚芽长度均逐渐增大,并在66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11.89%、20.53%、13.90%、19.62%、20.85%,高于此浓度则呈现抑制现象;在对玉米根系形态的观察试验中,随着纳米碳浓度的增大,植株鲜重、根系鲜重、主胚根长、单位主胚根上侧根数量均显著增加,分别高于对照8.39%、9.24%、24.14%、10.59%。因此,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纳米碳可促进种子的萌发及根系的生长。

  • 相关文献

[1]肥料增效与控释技术在黑土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孙磊,李一丹,张哲,王爽,刘龙江. 2011

[2]纳米碳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一丹. 2013

[3]纳米碳与氮肥配施对水稻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一丹,孙磊. 2019

[4]木霉菌BTW_(41)孢子萌发的条件研究. 王芊. 2002

[5]紫花苜蓿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陈晶,张月学,唐凤兰,刘凤歧,韩微波,刘杰淋,陈积山,尚晨,张海玲. 2010

[6]苜蓿尖孢镰刀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国良,刘凤歧,曲善民,杨智明,刘香萍. 2016

[7]小黑杨花粉离体萌发和细胞学分析. 赵丽娟,李淑娟,于金海,王柏臣,杨传平. 2011

[8]紫花苜蓿资源萌发期耐碱性评价. 王建丽,张莹莹,张冬梅,刘亚玲,苑峰,韩微波,申忠宝,尤佳. 2024

[9]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匡恩俊,李梓瑄,迟凤琴,张久明,宿庆瑞,朱宝国. 2020

[10]鼓粒期干旱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根系的影响. 郑伟,杨国珍,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张茂明,王庆胜,郭美玲,刘忠堂. 2014

[11]秸秆错位轮还对大豆根系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匡恩俊,迟凤琴,张久明,朱宝国,宿庆瑞. 2021

[12]不同氮肥用量对春玉米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马星竹,周宝库,郝小雨,李一丹. 2016

[13]生物炭对东北冷凉区水稻秧苗根系形态建成与解剖结构的影响. 周劲松,闫平,张伟明,郑福余,程效义,陈温福. 2017

[14]磷酸二铵对超高产和普通大豆品种根系形态的影响. 杨光,谢甫绨,丁国华,杜艳丽,刘澍才,高德学,那艳斌,孙会杰. 2015

[15]磷酸二铵对超高产大豆和普通大豆品种根系形态的影响. 杨光,谢甫绨,丁国华,杜艳丽,刘澍才,高德学,那艳斌,孙会杰. 2015

[16]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北方早熟春玉米育种中的利用研究.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10

[17]几个不同来源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效果的研究. CAI Quan,蔡泉,ZHANG Jian-guo,张建国,ZHAO Wei. 2012

[18]玉米籽粒灌浆、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 苏俊,李春霞,龚士琛,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任洪雷. 2012

[19]低温及干旱对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春艳,王连敏,王立志,李忠杰,刘功. 2006

[20]磺酰脲类除草剂对玉米的安全性及药害研究. 黄春艳,陈铁保,王宇,孙宝宏.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