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多世代联合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秦利 1 ; 刘华 1 ; 张新友 1 ; 杜培 1 ; 代小冬 1 ; 孙子淇 1 ; 齐飞艳 1 ; 董文召 1 ; 黄冰艳 1 ; 韩锁义 1 ; 张忠信 1 ; 徐静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农业农村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花生遗传改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蔗糖含量;遗传分析;主基因+多基因;花生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590-5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甜味是与花生口感及风味高度相关的遗传性状,花生的甜味主要来源于花生籽仁中的蔗糖,蔗糖含量达到6%以上时,其口感及风味较好。因此,提高花生籽仁的蔗糖含量是改善花生口感及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遗传分析未见报道。本研究以2组高、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正反交组合,4个世代(P1、P2、F1和F2)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结合两组最优遗传模型均是E-0模型(MX2-ADI-AD)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是最优遗传模型。该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以高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正交组合中表现较高(84.96%和83.00%),在以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反交组合中主基因遗传率偏低(69.52%和60.32%);相反,多基因遗传率在正交组合中表现较低(14.87%和16.75%),在反交组合中表现较高(30.23%和39.25%),说明该性状有明显的母体效应。通过对花生F2群体籽仁蔗糖含量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高蔗糖含量花生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信息,为进一步进行QTL定位奠定基础。

  • 相关文献

[1]花生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分析(英文). 张新友,祝水金,韩锁义,徐静,刘华,汤丰收,董文召,臧秀旺,张忠信. 2011

[2]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刘华,张新友,崔党群,汤丰收,董文召,韩锁义,徐静,臧秀旺,张忠信. 2011

[3]花生网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张梦圆,田梦迪,孙子淇,齐飞艳,吴晓慧,王娟,赵瑞芳,石欣隆,黄冰艳,董文召,郑峥,张新友. 2023

[4]基于花生种间杂交遗传群体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 刘华,秦利,张新友,韩锁义,杜培,张忠信,孙子淇,齐飞艳,董文召,黄冰艳. 2016

[5]花生主茎高、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及QTL检测. 刘华,张新友,韩锁义,严玫,徐静,董文召,孙子淇. 2013

[6]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张新友,韩锁义,徐静,刘华,祝水金. 2011

[7]基于近红外光谱法的花生籽仁中蔗糖含量的测定. 秦利,刘华,杜培,董文召,黄冰艳,韩锁义,张忠信,齐飞艳,张新友. 2016

[8]小麦穗部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解松峰,吉万全,王长有,胡卫国,李俊,张耀元,师晓曦,张俊杰,张宏,陈春环. 2019

[9]玉米丝裂病发生的数量遗传分析. 魏昕,李丽华,王娟,樊庆琦,兰海. 2008

[10]大豆α-生育酚的遗传与QTL分析. 梁慧珍,余永亮,许兰杰,杨红旗,董薇,谭政伟,李磊,裴新涌,刘新梅. 2019

[11]以铭贤169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Ju4的单基因近等基因系构建. 王凤涛,冯晶,蔺瑞明,徐世昌. 2017

[12]烟草长柄分泌型腺毛的遗传分析. 李雪君,王召军,李耀宇,平文丽,孙焕,马彩娟,陈飞,孙计平. 2020

[13]高产小麦品种冠层形态生理性状的研究. 赵献林,阎新甫,任明全. 1990

[14]两个小麦生产品种抗白粉病遗传分析. 代君丽,刘红彦,王俊美,李洪连. 2011

[15]转EPSPS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遗传分析. 燕树锋,祝水金,刘海芳,卢彩霞,铁双贵. 2015

[16]棉花新核不育系豫98-8A的创制及遗传分析. 赵元明,杨晓杰,赵付安,唐中杰,李武,吕淑平,聂利红,房卫平,谢德意. 2013

[17]棉花核不育系豫98-8A育性遗传分析. 赵元明,杨晓杰,房卫平,谢德意,于跃波,赵付安,吕淑平,唐中杰. 2012

[18]以铭贤169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Ju4的单基因近等基因系构建. 王凤涛,冯晶,蔺瑞明,徐世昌. 2016

[19]假俭草杂种F_1抗寒性遗传分析. 王鹏良,徐洋,吕智鹏,王海燕,覃子海. 2011

[20]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魏荷,王金社,卢为国.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