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干腌鱼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方雪 1 ; 王世哲 1 ; 邱文兴 1 ; 熊光权 1 ; 乔宇 1 ; 吴文锦 1 ; 汪兰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关键词: 干腌鱼;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方式;气相色谱-质谱

期刊名称: 肉类研究

ISSN: 1001-8123

年卷期: 2023 年 37 卷 008 期

页码: 27-34

摘要: 以干腌武昌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萃取温度、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萃取探针、顶空瓶、色谱柱和不同萃取方式的分析条件,结合干腌鱼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峰面积对比干腌鱼的特征风味成分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1-戊醇、己醇和1-辛烯-3醇对其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干腌鱼中共检测出85 种挥发性化合物,90 ℃萃取温度下萃取的干腌鱼挥发性化合物种类高于40 ℃下的萃取结果,同时考虑热反应使鱼肉产生了更多的挥发性化合物;DVB/CAR/PDMS三相萃取头能更好地从干腌鱼中吸附到挥发性化合物;20 mL矮顶空瓶更易吸附挥发性化合物,但吸附效率相对于高顶空瓶较低;极性色谱柱能更好地分离干腌鱼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且有较好的重现性,使用DB-WAX色谱柱的检测结果中有较多的醛、醇类化合物,HP-INNOWAX色谱柱检测结果中有较多的酸、酯类物质,而弱极性柱DB-1色谱柱可分离出较多的烃类化合物;SPME、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动态顶空萃取(dynamic headspace extraction,DH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测定结果表明,DHS萃取到的干腌鱼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多,SBSE萃取到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少,SPME萃取挥发性风味物质最高效、快速.SPME和DHS更适用于干腌鱼中挥发性化合物的萃取.

  • 相关文献

[1]加州鲈挥发性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析. 杨雪玲,王彩霞,白婵,熊光权,王炬光,耿胜荣,廖涛. 2020

[2]SDE与GC-MS联用测定皮蛋蛋黄风味物质. SUN Jing,孙静,皮劲松,PI Jinsong. 2017

[3]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酱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工艺. 王强,邓泽元,范亚苇,胡蒋宁,刘蓉,李静,赵丽萍,杜金平. 2010

[4]不同干燥方式对热反应鸡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朱萌,王军,郭宇明,王德鹏,汪兰,李新,丁安子. 2020

[5]不同风干工艺处理的武昌鱼鱼肉品质和风味的变化. 邓祎,陈方雪,杜柳,乔宇,吴文锦,李冬生,刘继平. 2023

[6]干燥方式对果蔬风味物质影响研究进展. 廖李,安可婧,刘璐,乔宇,汪超. 2018

[7]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高山根韭菜挥发性风味物质. 郭凤领,吴金平,矫振彪,陈磊夫,胡燕,邱正明. 2017

[8]不同解冻方式对干制武昌鱼品质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杜柳,邱文兴,王世哲,刘栋银,邓祎,熊光权,乔宇,吴文锦,汪兰,汪超. 2023

[9]软包装即食小龙虾关键工艺对质地的影响. 李雪红,罗小莹,付朋,付晓燕,李述刚,石柳,吴文锦,丁安子,熊光权,汪兰. 2022

[10]传统日晒与阴干干腌武昌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及脂肪氧化的变化. 陈方雪,邱文兴,谌玲薇,李冬生,乔宇,吴文锦,熊光权,汪兰,丁安子,李新,石柳. 2023

[11]模拟流通温度变化对香菇贮藏期间风味物质的影响. 刘娅妮,王飞宇,李然,高虹,范秀芝,殷朝敏,程世伦,于巍,史德芳. 2024

[12]4类干制食用菌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刘璐,乔宇,廖李,高虹,史德芳,薛淑静,李露,段秀辉,程薇. 2014

[13]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殷朝敏,范秀芝,樊喆,史德芳,高虹. 2018

[1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茼蒿和藜篙的挥发性成分. 李阳,胡建中,乔宇,廖李,汪兰,吴文锦,陈学玲,王俊,汪超. 2013

[15]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及种类判别. 胡西洲,彭西甜,周有祥,龚艳,夏虹,彭立军,胡定金. 2017

[16]田水中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测定. 胡西洲,彭西甜,王小飞,沈菁,夏虹. 2014

[17]水蒸气蒸馏与乙醇提取茭白成分的GC-MS分析. 胡西洲,彭西甜,郑丹,夏虹,周有祥,彭立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