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任春梅 1 ; 杨柳 1 ; 缪倩 1 ; 陆芳 1 ; 顾雪 2 ; 程兆榜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单孢分离;分子鉴定;致病力;江苏省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0 年 51 卷 010 期

页码: 2454-24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明确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玉米抗病品种选育及其田间合理布局提供指导,也为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个市(县)的疑似小斑病玉米叶片进行单孢分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形态;基于rDNA-ITS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选用8个自交系玉米品种(Mo17、B73、丹340、罗31、掖478、齐319、昌7-2和掖107),采用喷雾接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分别从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地各分离到1株菌株,依次标记为DT、RD、FX和DH,形态学观察发现分离菌株存在类似于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以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550 bp左右的预期片段,测序分析发现其与玉米小斑病菌多个分离株序列的同源性达97%;结合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菌株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的江苏分离株.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台分离株(DT)独立一枝,说明其来源较特殊.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其中来自东台的菌株(DT)致病力最强;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菌株上的抗感性差异较大,对玉米小斑病表现为抗病的有齐319和Mo17.[结论]可选用东台菌株(DT)作为江苏省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筛选的接种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可挖掘齐319和Mo17的抗病基因,为玉米小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

  • 相关文献

[1]江苏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种质资源抗性评价. 任春梅,程兆榜,陆芳,孟庆长,孔令杰,朱云,季英华. 2023

[2]江苏省棉花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徐立华,季春梅. (Mis

[3]江苏省优质梨生产的品种选择与种植比例. 盛宝龙,蔺经,熊如意,常有宏,周建涛. 2001

[4]浅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信息资源服务. 姜晓宁,陈华,张琤琤. 2007

[5]江苏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西成,吴伟民,赵密珍,王壮伟,钱亚明. 2015

[6]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江苏农业供给侧改革. 沈贵银,张华,段雄. 2017

[7]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科技需求研究. 罗兵前,周明月,张锋,刘钦. 2015

[8]江苏省沿海地区秋葵栽培技术规模. 施庆华,蔡立旺,陈建平,戚永奎,张萼,王海洋,王永慧,张永泰. 2012

[9]江苏省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措施与政策研究. 梁永红,管永祥,吴昊,王子臣. 2013

[10]江苏省甘薯脱毒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史新敏,邬景禹,颜振德,孟鸿道,卢家栋,冯惟珠. 2000

[11]江苏糯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 陈建军,黄小兰. 2015

[12]江苏省棉花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肖松华,纪从亮,俞敬忠. 2009

[13]对于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若干建议. 郭媛嫣. 2015

[14]草莓新品种-容美. 糜林. 2013

[15]估测猪的毒型和遗传参数软件的研制及其应用. 陆昌华,葛云山,曹卫生,刘燕. 1984

[16]江苏省主要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杨加银,冯其虎,张复宁. 1993

[17]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的分析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 葛兆建. 2017

[18]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评价与对策. 樊磊,宋力沁. 2009

[19]关于加速推进江苏省沿江地区裸大麦生产发展的思考. 刘建. 2015

[20]江苏省小麦育种及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龙,任立凯,李强,孙中伟,王康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