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水稻大螟的发生特点及种群变动原因初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建章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1983 年 11 期

页码: 23-24+22

摘要: 大螟原系水稻上的次要害虫,但自1977年发展杂交水稻后,便一跃而成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大螟为害,我们对杂交水稻大螟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种群变动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后.发生规律大螟在江苏一年发生3个完整世代,有的年份可发生不完全的4代.一般以3龄以上的幼虫形态在水稻、茭白、芦苇以及杂草根茬附近的表土下越冬.在越冬幼虫中,老熟幼虫约占半数或半数以上,余为未老熟的幼虫,但未发现1龄幼虫能够越冬.室内饲养观察,2龄幼虫冬前不能成活,3~4龄幼虫需摄取补充营养才能化蛹,5~6龄幼虫不摄取补充营养也能正常生育繁殖.在自然条件下,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未成熟的幼虫开始活动,4月初为害夏熟作物,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