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曹晓聪 1 ; 黄小林 1 ; 孙莘溢 1 ; 林黑着 1 ; 舒琥 1 ; 杨育凯 1 ; 黄忠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斑篮子鱼;丁香酚;麻醉;复苏;呼吸频率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2095-0780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50-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该研究在水温为(29.3±1.1)℃的自然海水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对体质量为(4.83±1.30)g的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的麻醉效果。结果显示,在30~8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的入麻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在浅麻时略微上升,深麻时快速下降,直至麻醉过度呼吸停止。研究发现,丁香酚质量浓度在30~100 mg·L~(–1)时,黄斑篮子鱼幼鱼均能在3 min内进入4期麻醉,4 min内完全复苏,成活率100%。入麻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少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大于8 min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延长,且复苏率逐渐下降。结果表明,丁香酚对黄斑篮子鱼幼鱼具有入麻快、复苏时间短、复苏率高等优点,是其理想的麻醉剂;建议生产上使用的质量浓度为30 mg·L~(–1),且入麻后人工操作不宜超过6 min,若追求更快麻醉,丁香酚质量浓度也不宜超过80 mg·L~(–1)。

  • 相关文献

[1]丁香酚对俄罗斯鲟的麻醉效果. 杨移斌,夏永涛,艾晓辉,杨先乐. 2016

[2]鱼类麻醉研究综述. 刘长琳,何力,陈四清,李学文,邹健,李迪,齐国山. 2007

[3]丁香酚对花鲈幼鱼的麻醉效果. 虞为,吴进喜,林黑着,文国樑,曹煜成,黄小林,黄忠,杨育凯,李涛,赵旺. 2020

[4]丁香酚对日本沼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何新龙,傅洪拓,龚永生,吴滟. 2007

[5]丁香酚麻醉半滑舌鳎成鱼的试验研究. 刘长琳,李继强,陈四清,何力,庄志猛,张岩,秦显明. 2007

[6]丁香酚对"优鲈3号"幼鱼运输水质及其血液、肌肉生理指标的影响. 唐忠林,张佳佳,周国勤,陈树桥,徐钢春,徐跑,强俊,王佩佩. 2023

[7]温度、盐度、pH和麻醉剂对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章龙珍,杨金海,刘鉴毅,庄平,赵峰,屈亮. 2009

[8]MS-222和丁香酚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鳃及肝脏组织微观结构的影响. 谢希尧,区又君,徐淑玉,林欣,李加儿,肖裕杰. 2024

[9]丁香酚对罗非鱼麻醉效果的初步研究. 李锋刚,王绿洲,杨元昊,孙宇航,李亚菲,庞坤,王立新. 2017

[10]丁香酚对中国对虾幼虾麻醉效果的研究. 黄雪芹,孔杰,张天时,罗坤,赖光艳. 2008

[11]MS-222、丁香酚对多鳞四指马(鱼友)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张涛,杨阳,侯俊利,赵峰,杨刚,刘鉴毅,庄平,章龙珍. 2014

[12]丁香酚和MS-222对松江鲈的麻醉效果. 胡望娇,王翠华,冯广朋,庄平,郑跃平,季强. 2023

[13]MS-222对牙鲆麻醉效果. 王秀华,张烨伟,杨春志. 2009

[14]黄斑篮子鱼幼鱼适宜投喂频率的研究. 杨育凯,黄小林,林黑着,虞为,李涛,黄忠,荀鹏伟,于万峰. 2020

[15]黄斑篮子鱼仔、稚、幼鱼形态观察与生长研究. 黄小林,杨育凯,李涛,黄忠,虞为,林黑着. 2018

[16]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序列的黄斑篮子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黄小林,李文俊,林黑着,杨育凯,李涛,虞为,黄忠. 2018

[17]池塘养殖黄斑篮子鱼初次性成熟性腺发育研究. 黄小林,杨育凯,李涛,虞为,黄忠,林黑着,舒琥. 2020

[18]黄斑篮子鱼和金钱鱼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加儿,区又君,刘匆. 2007

[19]网箱养殖黄斑篮子鱼胚胎发育观察. 黄小林,李涛,林黑着,杨育凯,虞为,黄忠. 2018

[20]黄斑篮子鱼消化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区又君,李加儿,勾效伟,马之明,陈怡飚.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