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主要洄游性鱼类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美垚 1 ; 冯群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生动物基因中心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洄游;鱼类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13-15+29

摘要: 从转录组概念、Illumina测序原理及工作流程、Illumina测序技术中生物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库概念等方面,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技术在重要洄游性鱼类(鲑鱼、鲟鱼、刀鲚)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水生资源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 相关文献

[1]鱼类转录组学研究概况. 段晓晨,程起群. 2021

[2]人工标志放流中华鲟幼鱼的降河洄游. 杨德国,危起伟,王凯,陈细华,朱永久. 2005

[3]应用弹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技术研究放流中华鲟幼鱼在海洋中的迁移与分布. 陈锦辉,庄平,吴建辉,黄硕琳,刘健,杨吉平,徐嘉楠,郑跃平,赵峰,张涛. 2011

[4]东、黄渤海带鱼的洄游路线. 徐兆礼,陈佳杰. 2015

[5]湘江汨罗江段鱼类资源季节变化及洄游特征研究. 刘艳佳,高雷,郑永华,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刘寒文. 2019

[6]长江刀鲚体内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及多样性比较分析. 聂志娟,徐钢春,杜富宽,沈芬华,黄敏康,顾若波. 2015

[7]长江安庆江段刀鲚耳石微化学及洄游生态学意义. 李孟孟,姜涛,陈婷婷,刘洪波,杨健. 2017

[8]基于耳石微化学的刀鲚群体生境履历研究进展. 李宇,陈建华,冯广朋,庄平,王海华,宋超. 2022

[9]从连续到偶发:中华鲟在葛洲坝下发生小规模自然繁殖. 吴金明,王成友,张书环,张辉,杜浩,刘志刚,危起伟. 2017

[10]北部湾二长棘鲷的生态分布. 陈作志,邱永松. 2005

[11]海洋动物档案式标志及其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张天风,樊伟,戴阳. 2015

[12]鱼类嗅觉印记研究进展. 杜浩,雷琪. 2022

[13]长江南京江段长颌鲚生境履历的反演. 陈婷婷,姜涛,李孟孟,刘洪波,杨健. 2016

[14]长江中下游中华绒螯蟹亲体资源动态研究. 施炜纲,周昕,杜晓燕. 2002

[15]鳕科鱼类行为研究进展. 李灵智,李寅凡,黄洪亮,王磊,陈帅. 2010

[16]洞庭湖通江水道鱼类资源周年动态及其洄游特征研究. 刘艳佳,高雷,郑永华,段辛斌,陈大庆,刘绍平. 2020

[17]东黄海大黄鱼洄游路线的研究. 徐兆礼,陈佳杰. 2011

[18]依据大规模捕捞统计资料分析东黄渤海白姑鱼种群划分和洄游路线. 徐兆礼,陈佳杰. 2010

[19]绥芬河驼背大麻哈鱼移殖放流及回归效果的初步研究. 董崇智,赵春刚,齐树海,段广元,解福君,张国财. 1992

[20]半滑舌鳎鳗弧菌感染前后的免疫相关组织转录组分析. 沙珍霞,章翔,丁少雄,陈松林.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