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北亚热带红壤丘陵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H_4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田亚男 1 ; 聂文婷 2 ; 张水清 2 ; Muhammad Shaaban 2 ; 吕昭琪 2 ; 殷欣 2 ; 林杉 2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2.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甲烷通量;菜地;茶园;红壤丘陵区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5 年 09 期

页码: 1434-14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北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林地、茶园、菜地为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H4通量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无机氮含量。旨在探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CH4"源"和"汇"的功能,对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甲烷平均通量有显著差异,分别为:林地-15.44μg·m-2·h-1,茶园-1.49μg·m-2·h-1,菜地7.11μg·m-2·h-1;菜地土壤甲烷平均通量最高,茶园其次,林地最低,CH4年累积通量分别为0.52、-0.31和-1.46 kg·hm-2,菜地土壤以排放CH4为主,而茶园和林地土壤是CH4的汇。茶园和菜地土壤CH4通量呈一定的季节性变化,春、秋季CH4通量较高。林地CH4吸收通量与土壤湿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且当土壤湿度(WFPS)高于70%时,林地土壤才以排放CH4为主;而茶园和菜地土壤CH4吸收通量与土壤含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CH4通量与土壤温度之间未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H4排放通量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硝态氮含量未呈显著的相关性。

  • 相关文献

[1]新建茶园土壤pH改良技术——以豫北卢仝茶园为例. 赵兴华,燕树锋,刘海芳,贾永贵. 2016

[2]覆盖与间作对丹江口库区坡地茶园氮磷流失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李太魁,张香凝,郭战玲,寇长林,吕金岭,杨小林. 2020

[3]茶园杂草的种类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赵丰华,吕立哲,任红楼,龚凤萍,蒋双丰,郑杰. 2011

[4]鄂南棕红壤区不同植茶年限茶园CH_4通量特征. 孙贇,林杉,Muhammad Shaaban,何志龙,张水清. 2017

[5]防蛾灯对茶园主要蛾类害虫的防控效果评估. 蒋月丽,周国涛,张桦,卢春光,王振声,乔利,武予清.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