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的D-无水葡萄糖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斌 1 ; 龙园 2 ; 刘海顺 2 ; 赵春江 3 ;

作者机构: 1.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农业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

2.;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农业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

3.;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农业部农业遥感机理与定量遥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葡萄糖;多元线性回归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SN: 1000-0593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2165-2170

收录情况: EI ;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有机分子,研究葡萄糖在太赫兹波段的吸收特性并开展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太赫兹光谱对大分子物质具有特异性,当光谱穿透生物大分子时,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转动振动等因素影响,会产生太赫兹光谱下的特征指纹峰,不同大分子物质的指纹峰具有特异性,利用这一特征可以对不同大分子物质进行鉴别。本研究选取D-无水葡萄糖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测量得到葡萄糖样品的时域光谱,测得的时域光谱经过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光谱,再采用Dorney和Duvillaret方法计算得到吸收系数,研究样品的吸收特性,然后开展了数学建模研究并建立了D-无水葡萄糖含量与太赫兹光谱的定量预测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D-无水葡萄糖在太赫兹波段呈现明显的吸收特性,比较多元线性回归与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的回归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样品的特征指纹峰建立的回归模型,得到的预测模型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达0.977 2,均方根误差为0.061 6,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92 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55 2,从而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可用于有效开展D-无水葡萄糖定性定量研究,该研究为运用太赫兹光谱技术手段开展果蔬、食品、药品中葡萄糖含量快速检测提供方法参考。

  • 相关文献

[1]太赫兹光谱技术用于干旱胁迫下大豆冠层含水量检测研究. 赵旭婷,张淑娟,李斌,李银坤. 2018

[2]主要抗生素的太赫兹光谱检测与分析研究进展. 李斌,赵旭婷,张永珍,陈怡每. 2019

[3]基于THz-TDS技术的培氟沙星和氟罗沙星抗生素定性定量检测研究. 曹瑶瑶,李霞,白军朋,徐蔚,倪盈,董创,仲红丽,李斌. 2022

[4]低浓度吡虫啉的超材料太赫兹光谱检测研究. 霍帅楠,李斌,张丽琼,亓丽梅,王明伟. 2021

[5]基于太赫兹光谱的土壤重金属铅含量检测初步研究. 李斌,赵春江. 2016

[6]冬小麦叶片光合特征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的比较研究. 张卓,龙慧灵,王崇倡,杨贵军. 2019

[7]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冬小麦氮含量反演. 刘帅兵,杨贵军,景海涛,冯海宽,李贺丽,陈鹏,杨文攀. 2019

[8]冬小麦叶绿素含量高光谱检测技术. 王伟,彭彦昆,马伟,黄慧,王秀. 2010

[9]CO_2与氮肥交互作用的番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 刘新英,殷鉴,李寒,张漫,李民赞. 2017

[10]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长势指标的冬小麦长势监测. 陶惠林,徐良骥,冯海宽,杨贵军,苗梦珂,林博文. 2020

[11]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和高光谱数据的冬小麦产量估算对比. 陶惠林,冯海宽,杨贵军,杨小冬,苗梦珂,吴智超,翟丽婷. 2019

[12]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 陶惠林,冯海宽,徐良骥,杨贵军,杨小冬,苗梦珂,刘明星. 2020

[13]不同生育期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遥感反演方法比较. 杨福芹,李蕊,冯海宽,李天驰,王果. 2023

[14]基于特征光谱参数的叶片和冠层尺度茶多酚含量估算. 段丹丹,刘仲华,赵春江,赵钰,王凡. 2024

[15]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近红外检测的差异性分析及优化研究. 屠振华,朱大洲,籍保平,孟超英,王林舸,庆兆珅. 2010

[16]不同处理对采后果实糖代谢过程影响研究进展. 李芋萱,曾凯芳,王宝刚,邓丽莉. 2015

[17]缺硼、不同光强及外源葡萄糖对大豆根瘤固氮活性的影响. 吴静,张福锁,李春俭,江荣风. 1997

[18]糖浸渍处理对脱水西兰花品质的影响. 马越,丁真真,赵晓燕,陈计峦,张超. 2018

[19]浸渍预处理对脱水胡萝卜品质的影响. 丁真真,张超,陈计峦,马越,赵晓燕. 2016

[20]不同冻藏时间对速冻草莓营养品质的影响. 刘升,金同铭.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